忆故乡旧事:公社里的电话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公社大院里只有一部电话机,那部电话机安放在党委办公室。
那时,山东省宁津县人口三十六七万,下属有二十五个公社,有八百三十八个村庄,每个公社都只有一部电话,用来上传下达,通信联络。
那年代,会议相应少,上级对下级也不指手画脚,没有那么多电话通知和文件下达,各公社主要领导大都是战争年代过来的人,独立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也高,敢拍板,勇做主,公社机关才十几个人,请示的事也少些,电话的使用更不是很多。
据说,我们公社是一九五八年才有电话的,可能是为了安排大跃进的工作,是全县统一安排的,县邮电局有个交换机,通到各公社,县委县人委和各大机关,各主要职能部门,县直各企事业单位也大都是那时才有电话的。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公社也安了小交换机,通到公社的粮站,棉站,供销社等社直部门,方便工作,互通联络,报送情况。
那时的电话线路都是木头电线杆,从县城架到各公社,穿越庄稼地,电线只有两根,也都是铁线,那年代,只有部队的一些国防线路是铜的,穿越山间江河。
那年代电话机也都是手摇式,大都是黑色的,县里或外地打来了电话,有办公室人员再去叫,然后来接电话,公社的社长和书记们都是那样。
公社的领导们按电话,是有了小交换机后,而村里通上电话,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
记得我一九九三年去美国访问考察金融业,我的轻工局同事吴强在美国进修实习,他说家乡变化太大了,村里也通上电话了,想找爹娘说个话也能做到,他的家乡是夏津县。
那年代经济相对落后,通信手段还是靠信件和电报,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共产主义生活,一九五八年就是这么喊的,更是这么认为的。
像现在这样人人有手机,全球智能网络化,机上视频可见人,那是连想也不敢想,做梦也做不到的事。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