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因穷困潦倒才写成'聊斋"的吗
- 作者:王光福 刘悦 来源:柳泉门下 发布时间:2023-12-27
王力(1900—1986),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等。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也是每个中文系大学生的必读教材。他给蒲松龄故居的题词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云:穷愁自古铸文豪,穷到极时风格高。
砭俗刺奸凭妙笔,灵狐山鬼续离骚。
王力先生不但是大学问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所以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厚的书卷气。“穷愁自古铸文豪”这句诗看上去没有什么深奥之处,不就是说自古以来的大文豪都经历过穷困潦倒才修炼而成的吗?字面意思是这样,但这句诗牵扯到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影响极大而又传承久远的话题。
《论语·阳货》篇云:“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孔子上课时对学生说的话。他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能使你善于联想,能使你善于观察,能使你善于团结,能使你善于讽刺。往近处说,可以以之侍奉父母;往远处说,可以以之服侍君王;最起码,还可以辨别清楚鸟兽草木的名称呢。”这是孔子对《诗》——那时还不叫《诗经》——的认识,认为学习《诗》有这几样好处。后来到了唐朝,杜甫在《天末怀李白》诗中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当时李白因依附永王璘被长流夜郎,途中遇赦回至湖南,杜甫听说此事,写此诗表达关怀和思念之情。这两句诗是联系李白的身世遭遇来说的。他说,像李白那样的高才,文章——指诗歌——写得那么好,命运却那样的不济,这是文章憎恨命运好的人啊。而那些魑魅(chī mèi)——传说中害人的怪物——专门喜欢找人的过错趁机害人。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是说,我就像一星秋天萤火的微光,魑魅还来和我争夺光亮;我就像一粒漂浮的微尘,还会遭到魍魉(wǎng liǎng)——即“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的嗤笑。这和杜甫的认识是一致的。再后来到了宋人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中,他说:“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意思是说,我听到世人常这样说:诗人命运畅达的少,穷困潦倒的多。怎么会是这样呢?……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大概越是困顿不堪,诗就越写得好。如此看来,并非是因为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然后才能写出好诗来吧。
王力先生“穷愁自古铸文豪”这句诗,说的就是以上这些意思。不光蒲松龄是这样,自古以来的大文豪都是由穷愁潦倒铸就的。他接着说,不光是“穷愁铸文豪”,并且还是“穷到极时风格高”——只有仕途和命运坎坷到了极点,其作品才会显现出最高的风度和品格。这也就是欧阳修“愈穷则愈工”观点的另一种说法。王力先生在其《龙虫并雕斋琐语》中翻译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名句说:“贫士无财有傲骨,愈穷傲骨愈突兀”——可见这个“穷”的意象,中外诗人都是很喜欢的。诗的第三句“砭俗刺奸凭妙笔”,是来概括《聊斋志异》的内容和艺术的。“砭俗刺奸”就是针砭世俗、讽刺奸邪。“凭妙笔”就是全仗蒲松龄一支生花妙笔。这一句虽然说得不错,但毕竟是概括议论之笔,没有多少形象性,缺少精气神。可是最后一句“灵狐山鬼续《离骚》”,一下子又把精气神给提得高高的了。“灵狐山鬼”是指《聊斋志异》中的那些诱人的鬼狐形象。同时《山鬼》也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作品。《离骚》不用说大家更是耳熟能详,是屈原最伟大的长篇叙事诗。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一上来就说:“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三闾氏”就指屈原,“披萝带荔”就是引用的屈原《山鬼》中的词语——蒲松龄自己也是以屈原的继承者自居的。
穷
“穷”,繁体字作“窮”。下边的“躬”,是身体弯曲的意思。“窮”就像人弯曲着身体住在逼仄狭窄的洞穴中。“窮”字形象地展示了人无法伸展,无法前进的窘迫状态,以此来表达处境已处于尽头。
《说文解字》云:“穷,极也。”“穷”的本义是终结之地,尽头。如“穷途末路”指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理屈词穷”指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欲穷其林”,就是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现代汉语中的“穷”指物质上的不富有,古汉语中的“穷”未必都是因为缺乏金钱财物,也有因为主客观的各种不顺畅导致的困境。如仕途困顿、英雄无用武之地等。“穷则思变”,也不是指贫穷到了极点才想着改变,而是指到了无法再发展的境地时,就要考虑有所变通了。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无法接受这样的窘境,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就是说君子也有困窘到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困窘就会胡作非为。“穷”是一块试金石。谁也不希望穷,但穷而不失其义,才是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