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行囊(为山东省高考作文而作)
每次背起我的行囊,行走在十字街头或是坐着火车去远方,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豪情充盈胸中。虽然我不知道前面有否险阻,但是我知道有个人肯定一直在前边等着我,她的名字叫做希望。
二十八年前的秋天,我正是为了“希望”毅然决然出走的。我扛着的,可以叫做行囊,实际上说行囊是高攀,它只是一个蛇皮一样盛过化肥的大长袋子,袋子里装的不是别的,除了两三件旧衣服外,全是高中教材和所有的高考复习资料。
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孤独远行,第一次看见火车,不是进城,也不是满面春风地去上大学,而是带着挫败感和一脸苍桑到东北辽宁一个陌生的城市去上高四“回炉”,支撑我前行的是未来的希望和行囊中重达七八十斤书籍资料。
离着高考仅三四个月,母亲突然病逝,这让整个家塌方,也让我如同傻了一般,脑袋顿时变成了枣木疙瘩,怎么努力再也学不进去,最后考得自然也一塌糊涂。
之前母亲治病,家中举债已无钱供我再读。我不服命运对我的不公,可我又无奈。抱着一线希望,给东北的姑表哥诉苦。没想到,他代表姑父和表嫂回了信:“速来朝阳,看你的高考成绩明年绝对能考上,我给你找班复读!”文后边还详细介绍了行走的路线和车次。
无疑,这是改变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我毫无选择、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闯关东”之路。
一路惊险不断,一开始就差点把行囊丟了。坐汽车去沧州时,我的行囊因为超重,被售票员粗暴地要求加了费,然后又野蛮地被扔上了车顶。车进沧州站后,我最后下的车,沒想到司机忘了我的行囊在车顶,开着车就走,急得我在后边一路狂奔狼嚎 ,车却不停,多亏街上人多车开不快,当它停在一公里外的加油站加油时,我才口吐白沫地撵上。
辗转上了火车后,行囊时刻不敢撒手,一路拥挤没座 ,我也把它搂得紧紧的,更舍不得让它委屈成为我的座驾,因为有它在,我心里的希望就满满的。 一路扛着它日行千里,现在想来,我当时丝毫没有觉得它有多么沉,也没觉出累,因为我满脑子装的是我终于可以继续上学啦。
在朝阳市上的是一个补习班,租用了师专附中的教室,只有周未可以上全天,平常只能在早五点半到八点、晚六点到九点使用,白天没教室,同学就三五个一伙儿换地儿凑一块儿自习。不过师资倒是蛮厉害的,语文老师是地区教育学院中文系的赵老师,我写作文开窍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外语老师和政治老师就是请的附中的,政治老师外号“王大学”,人民大学毕业的,眼近视摘下镜子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但据说往年高考押准了三道大题,跟着他上大学一定就没跑了,教地理的孙老师和历史老师同样是大腕,退休前在当地很有名。老师的话让我信心十足,他们一致说,依你现有的高考成绩在辽宁已经可以上专科啦,你头脑不慢,明年再长五六十分没一点问题,重点大学势在必得。
八个月后,虽然我没能如愿成为高考移民,但再次背上行囊回乡时,我己踌躇满志。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