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追忆终身从教的姑姑江学珠

  • 作者:江乃强     来源:中国名网     发布时间:2012-12-12

 
 
     一天傍晚,我接到小侄阿儒从家乡浙江嘉兴打来的电话。他说:“你姑姑江学珠的故事登在《嘉兴日报》整整一版,标题是《两岸教育史上一个传奇>》。”突然得到这个消息,我一开始感到很惊讶,而当我从百度上搜索出大量有关江学珠的内容时,感受到更多的是欣慰了。江学珠姑姑的一生,确实是有些传奇色彩。
     我父亲有三个妹妹,江学珠排行老二。我们侄辈都叫她大小阿伯(老家称姑姑为阿伯)。她生于1901年,有个雅号“龙渊”。一生从事教育,终身未嫁。1923年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当时她刚好22岁,就做了教师。随后任江苏松江女中校长是22年,1949年去台湾任台北第一女中校长又是22年。她先后主持过八所学校。1988年6月22日因病离世,享寿88岁。
     当我看到家乡报登的那篇专稿时,往日的回忆随之浮现于眼前。我依稀记得自己五、六岁时侯,在松江女中当校长的姑姑,只要有空就回嘉善老家来看望我们。每次回家总是带些好吃的,大家都挺喜欢她。在我模糊的记忆里,她个子不高、皮肤白皙、大眼圆脸、一头短发。带一副黑框眼镜,穿着深色旗袍。她说话不多,表情比较严肃,但心地善良。49年5月间,她由我那当医生的小姑江学琇陪同,一道南下去了台湾,此后再无音信。
    上世纪80年代初,海峡两岸还没有实现“三通”。通过一位美国友人信件转寄,我才得知姑姑的一些情况,那时她已退休居家,颐养天年了。因为从未成家没有儿女,就请了一个女管家王秀英日夜伺候她的饮食起居,生活倒也自在。
    我们同胞姊妹有10人,我是老幺。老母亲江徐瑞瑛留世的最后10年,是由我伺候养老送终的。姑姑觉得我对长辈很孝敬,所以对我格外关爱。她在一次给我的信中表示,如果我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去美国留学的费用由她承担。遗憾的是孩子学习不争气,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
     曾在国家经委工作的江乃珉姐姐告诉我,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开始,松江女中解散。姑姑带着我珉姐和师生工友共22人,受命撤到后方四川,创办重庆女子师范学校。因日机轰炸几度搬迁。最后在江北县禹王宫正式建校,任校长开学招生。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姑姑才带领部分师生,返回松江女中复校开学。
    姑姑从1949年接任台北女一中校长起,一干就是整整22年。她以校为家、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关爱师生。当初学校分配给她的校长公寓不住,改建成教师子女幼儿园。而她和我小姑则挤住在一间较大的日本式教员宿舍里。因屋大而一分为二,里间是由一面纸墙隔开的两姑姑卧室。外间摆一张大圆桌,就成了她迎客、开会和排课程表的综合场所。早年每学期开学前,职员在圆桌上排课程表。她也总在场亲自校对。直到退休时,姑姑才搬出那宿舍。据说续任校长,嫌那旧房舍较破烂而花钱整修。
姑姑对聘用教师相当慎重,从不问应聘者为何方权贵。来者必由她亲自面谈,详细询问对方情况。对有德有才的老师才决定任用。她有次听到郊区有位英文好的教师。身为校长的她,竟亲自四次上门相聘,终于感动对方来校任教。平常,只要有新聘来的老师讲课,就总会发现她悄悄坐在教室后面听课。所以,学校里上至教研室主任,下至教员,没有人不去兢兢业业工作的。
    姑姑主持制定学校的详细规章,使员工处事均“於法有据”。她亲自确立“善用才智,为国家人类谋幸福”的办学宗旨;制订“公、诚、勤、毅”四字校训;为校歌填词:“莘莘学子,志气凌云,为国家尽至忠,为民族尽大孝。” 她提出“德智体均衡发展”教学方略。亲自拍板学生穿着深绿上衣校服。她每日早起,先巡遍校园一圈。然后和教职员工一样,在签到簿上签名,从不搞特殊。最后向全校师生作训示。
     由于她治校作风严谨,使得北一女声望名列前茅,每年高考升学率高达96%以上,居全台湾公认第一。台湾社会曾流传有“北一女生可排着队进入台大读书”的戏称,而绿上衣更是成为台湾学生荣耀的标志。“绿园”还成了台湾北一女的美称。
    我姑姑并非不爱生活之人。慈祥时,连胆小的同学见到她,也有说有笑。严厉起来,最顽皮的学生都规规矩矩的。休闲时侯,她或读书、写书法,或吹竹箫、弹月牙琴,生活既安宁、也不算单调。本来,俩姑姑共住一室,相依为命过日子。可是从北一女退休才过了一年,我小姑就病逝了。使得她的晚年生活更是孤独和无奈。也许是无子女有些寂寞,需要一种精神寄托;亦或许是考虑到离世时,需要有家里人出面照应送终吧。在她83岁那年,继认爱徒张素云为养女。
    姑姑曾多次对班级主任讲:“当年因受高等教育,清高拒婚乃是女子异常心态。您们应该随时转告女生们,在将来婚姻道路上,千万不要学我江校长”。姑姑终生不嫁,却是以校为家,以学生为子女。事实上,在她内心和行动上充满着挚热的“爱”,只是不肯轻言“爱”字罢了。就在退休那年,她把毕生积蓄的部分,捐献给北一女作为扩建校舍之用;而把其中大部分以“江学珠奖学金”的名义,放在中央日报社管理与发放,用于奖励台湾德才兼备的贫困生求学。她病重时留下遗嘱:“把二百万新台币放入江学珠奖学金中。” 在临终前夕,还念念不忘为国家教育、为学子上进,做最后的一次奉献。这是多么大的爱啊!令我当侄儿的折服流泪。
    海峡两岸同胞,都是华夏子孙。今天,我很想经过努力,争取从“江学珠奖学金”中提取小部分,用来捐助大陆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上学,对社会做一件有益的事。姑姑她一定会同意当侄子的想法吧。
姑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办教育,培养出数以万计的门生。1973年8月,73岁的姑姑作为台湾华兴青少年棒球队的领队,带队去美国参加比赛。从旧金山到纽约,行程半个月。1986年冬,86岁的她参加“亚非洲文化参观访问团”,游遍亚非七国各大小城市。这两次活动,旅居亚非美各地的北一女老校友数以百计,或商贾、或仕宦,都先后前来拜见问候她。真可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她的学生现已是桃李满天下,遍布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
    姑姑自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1988年夏,她因病住进台安医院。据医院的护士讲,临终时口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法号,喃喃不绝,声声渐低,终至寂灭,面容安祥。事后火化时,骨灰里挑出十几颗舍利子。火化场师傅说:这逝者是有德之人哪!
    为纪念江学珠,北一女师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慷慨捐资。于去年6月15日,在台北市开工兴建资源大厦——“学珠楼”。现任北一女校长张碧娟给我发送邮件说:“ 令姑姑对教育的贡献,永垂青史,也是北一女的光荣。”这是对江学珠从事教育60多年业绩和功德的肯定。
    2012年元旦,马英九主席在新年献词里,深情赞扬江学珠说:“北一女中校长江学珠,推动全人教育,以校为家,人格风范,至今让人怀念。”在台湾,大家赞美江学珠为“女界精英的推手”。制作了浓缩其一生教育业绩的录像片和她的塑像,以示永恒的纪念。
    今年是江学珠诞辰111周年和逝世24周年。她的陵柩一直安放在台北金山安乐园,灵位供在台北小白宫。清明节期间,我又一次翻看她的遗嘱,上面写道:“将来如有机会回归故里,可归葬于我祖坟”。
    我1972年起从事环保工作,现已离岗,天天祈盼姑姑能早日回归故里。毕竟她远离家乡63年,也该回家了!我希望有生之年亲赴台湾,护送亲人骨灰运回大陆,安放在故乡浙江嘉兴的土地上,完成她老人家落叶归根的遗愿!我想,姑姑肯定答应的吧。
    姑姑的一生充满辉煌,我为有这样一位好姑姑,感到自豪!今天,台湾与大陆往来密切、关系和谐;文化交流不断,祥和气氛浓郁。亲爱的姑姑,您在天堂听到这个喜讯,一定很开心吧!
今天是第十八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在国际风筝都、我们潍坊市开幕。故写此文章以作纪念。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环保局 )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