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浮来山有感》诗一组
《登浮来山有感》
感天地孕莲花出⑴,
端坐朝阳⑵吐纳新。
千年会盟长生树⑶,
不及文心⑷万古青。
注:
⑴远望浮来山,山体就像由一朵朵盛开的莲花组成的莲花台一样,优美秀丽,富有灵气,实乃天地之造化。
⑵朝阳指朝阳观,正好坐在莲花台上,作西朝东,符合道家的“紫气东来”之说。
⑶指寿命达3700多年的银杏树,史书记载,鲁隐公和莒人曾于树下会盟。
⑷指文学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曹丕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人生也有涯,只有文章是治理国家的重大事业,是流传万代的不朽之事),此句有此意。 2008-08-15
《登沛县风歌台》
华盖簇动车马喧,
威服四海叱咤还。
当年刘三今锦玉,⑴
击筑一歌云飞天。
前度狗肉白吃拿,
今朝锱珠任尔选。
汉汤沐邑浩荡恩,⑵
报答父老苦役难。
莫笑当年泼皮赖,
生为人杰当此男。⑶
能容人者容天下,
得民心者万世传。
莫叹不惑韶华逝,
斩莽挥戈已天年。⑷
行游励志书万卷,⑸
谁人不识君三言。⑹
注:⑴刘三是刘邦的乳名,父老乡亲叫起来特亲切。
⑵刘邦懂得感恩众乡亲,许诺把自己洗澡沐浴的钱省下来,免除家乡的赋税劳役。
⑶ 见到秦始皇巡行时的仪仗,少年时的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豪气
冲天地说:“彼可取而代之!”
⑷本人时常感叹自己马上快40岁了,仍一事无成,而刘邦在莽挡山起兵的时候已经48岁了。
⑸古人讲“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知行合一,吾辈当效之。
⑹三言,古人讲的“立功、立德、立言”,本人能作到其中一点就足够了。
这些天没盯在单位上班,云游四海去了。
从莒县短暂停留后直接去了苏北的沛县,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龙飞之地,至建国初期尚属于山东省的地盘,口音也是一口的鲁西南味,听起来比较亲切。沛县划归江苏后多年并没有多大的进步,甚至曾一度落后于相临山东一些县的发展,进入2000年后,他们发展的脚步明显快了起来,当地的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我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在里边,就是弘扬高祖唱响大风歌的豪迈,勤奋进取。我们和苏中、苏南没法比,也没有可比性,我们和山东的滕州、邹城和兖州比,多次去那里学习过。
刘邦曾在沛县当亭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股级干部吧,如果说的再大一点也就是个副科,管乡镇的一个片区而已。此人属流氓闲汉之辈,吃拿卡要、收保护费、黑道白道都通,脸皮应该比北京故宫的墙都厚,各处吃蹭饭,听说谁家有喜丧事就不请自到,吃个满嘴流油然后扬长而去。后来成为刘邦手下大将的樊哙是个屠夫——卖狗肉的,因为当初刘邦欠账不还太多,不堪其扰,一气之下把狗肉铺搬到了微山湖的对面去开(应该在现在的微山县境内),这让馋狗肉的刘邦急得在岸上直跳脚,结果湖中有只老鳖上岸驮着他渡湖去对岸,看到刘邦又站到了面前,樊哙气不打一处来,手起刀落把老鳖砍死扔进了炖狗肉的锅里,没想到成就了一道好菜:“老鼋狗肉”。
如今当地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修起了“歌风台”等仿古建筑,“歌风台”是刘邦坐定天下衣锦还乡、会见父老乡亲、击筑唱《大风歌》的地方,大风歌的歌词只有三句,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人能出其右,后代有人觉得该词太短,总想续上一阕,却都是狗尾续貂。原句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读后总给让人豪气顿生。本人登上“歌风台”后也不禁诗兴大发,感慨万千,写出以上歪诗与大家共享。 2008-08-25
《游长白山组诗》
2008.8.25
《雨中山行》
急驰幽谷不见山,
但看松柏翠生烟。
神往太白恐迟暮,
氤氲袅袅云接天。
循声问源蜿蜒行,
惊见绿渊挂银帘。
谁人不吝降福霖?
当是王母嬉池瑶。
《天池》
上连天庭下地府,
秀出凡尘祥云间。
俗子万里寻芳至,
神清气朗体半仙。
读王永亮博士《时值不惑》诗有感
可能有诗言既久,
难觅点墨酬戌年。
迟对实非酒囊袋,
只缘不堪光阴闲。
往者不谏白驹过,
自古人生难百年。
当学夸父逐日苦,
不饱己私怀黎元。
前不久,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的王博士恰逢40周岁生日,6月27日,他把写就的《时值不惑之年》诗短信发给了我。诗的全文如下:“莫教青春鹤发垂,人逢不惑上苍催。宁从一月蝉鸣去,耻学缩头百岁龟。”他还说:“40年前,在鲁北的马夹河(说“漳卫新河”更确切一些)畔诞生了老兄gxm,现在他是山东报资深记者,创办了中国名网声誉日噪;在东昌湖滨的小妹F,出生在教育之家,而今她在全国学界已占有一席之地。我不能懈怠,只有特色定位,才可无愧父母孕生1970年之人。”
收到短信后,我非常激动.一则因为诗言志,永亮的拼搏依旧精神不减当年18岁的青春年少,让我感佩;二则非常欣喜地看到,他的诗作水平经过三四年的精心锤炼后大有长进,作品档次之高,常常或叫人耳目一新,或让人振聋发聩,有些诗客观地说,有超过古人之嫌;三则对我的溢美,虽叫我不安,但颇能满足我个人的虚荣。
于是,我当时马上回复短信,一定和诗相酬,换句话说,就是“可能有诗”。“可能有诗”是王博士和诗友间的暗语和打趣的话,每当他要到某一地调研的时候,就会给诗友先打招呼:“我明天到某某地去,可能有诗”,随后,不等他探访归来,诗作就已经发到诗友们的手机上了。
结果因为杂事缠身,很难静心写东西而一拖再拖,很长时间了依旧没有诗。前天晚上通话,王博士又问起此事,让我很是愧疚,马上草就了一首拙作。现记下来,也算是完成了一项大任务。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