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青州)婚俗:入洞房》
- 作者:李新宇 来源:中国名网 发布时间:2023-12-31
拜过天地,就可以入洞房了。在我的故乡,这时的入洞房事实上是新娘自己的事。新郎真正入洞房,要等到夜深人散之后。否则,就是自讨苦吃。
进入新房,新娘还有许多事。
首先是一系列吃的仪式。具体的做法我不太清楚,因为那时还小,个子不够高,夹在人群中根本看不到。但那过程是知道的。新娘跨入房门,就有一碗饺子用传盘端着递上去了。这时的新娘大概没胃口,所以并不吃,但又必须象征性地吃一点儿,于是就把饺子咬破一个,端下去了。面条又端上来了,同样,新娘只需用筷子挑一挑,也可以端下去了。众多的品尝之中,似乎“咬糕”最重要。糕是一般的年糕,不过用瓷盘盛了,放在铺了红纸的传盘上,由人端上去。无论想吃不想吃,新娘都要咬一口。端下来,有时是真的咬掉了一点儿,有时却只是留下了新娘的一排牙印。
这一切,都是以婆婆的名义做的,表达的是婆婆对媳妇的爱意。在传统家庭,婆媳地位不平等,婆婆虐待媳妇,媳妇大概没处逃。但是,凡明媒正娶的媳妇,在迎娶这一天,却又特别尊贵,婆婆无不上心伺候。端上去的一切,就是婆婆对媳妇的“礼”。当然,婆婆伺候媳妇,只有这一天。一天后关系就变了,媳妇开始伺候婆婆。第二天早晨,婆婆是不做饭的,由新娘做,全家吃面条。即使家里已有几房媳妇,嫂子们也只打下手。这是新媳妇在家庭中进入角色的仪式,也是女孩子给娘家挣脸面还是给娘家丢人的考验。如果面条做不好,就意味着娘家没有培养好,丢的是她娘家的脸。所以,过去的女孩子为了娘家的脸面,都要练好做面条的手艺。
当然,第一次给婆家做饭,婆婆要有所表示。媳妇起床后进厨房,准备做饭,先把灶灰掏干净。嫂子或小姑陪着,一掏,红包就出来了。新娘子不好意思拿,嫂子赶紧说:“拿着,娘给你的。”然后去和面,一掏面瓮,红包又出来了,嫂子赶紧拿起来塞在新娘手里:“拿着,娘给你的。”
这都是第二天的事,而在“入洞房”之际,首先是婆婆把各种好吃的奉献给媳妇。
在文学作品和旧戏舞台上,常常看到恶婆婆。但在实际生活中,恶婆婆并不太多。因为只要明白事理,婆婆就应该知道,自己不仅要把儿子交给媳妇照顾,而且将来要把整个家交给她。只有媳妇,才是自己的接班人。媳妇是家族的功臣,是家族的未来。所以,除非愚不可及,公婆就不会与媳妇过不去。恰恰相反,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讨好媳妇、培养媳妇。要求很严,也主要是因为责任极重。众所周知,如果家中真有什么“秘籍”或“秘方”,是“传媳妇不传女儿”的。如果有什么绝密文件,也是给媳妇看而不给女儿看的。因为媳妇是自家人,是未来家务的主持者,而女儿只要当成“掌上明珠”就够了,反正最后要嫁到别人家,成为“外人”。一些编导弄不清传统家庭中女儿和媳妇的轻与重,表现婆婆对媳妇好,竟让她说出“当女儿一样待”之类的话。其实,把媳妇当女儿看待,那就像把国务总理看成无关紧要的小科员,是大大地降级了。明白事理的婆婆是不会那样说的。大多数媳妇也都知道,自己一过门,在家中的地位就比大姑小姑高。因为自己注定是主人,而那些姐姐妹妹,无论怎样,都只是需要小心伺候的客人。
在古装影视剧中,常看到新娘蒙了红盖头独坐房中的镜头。如果是在我的故乡,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新娘进洞房之后,是无限的热闹和忙碌,根本没时间那样独坐。
床是要坐的,而且床前有一个斗,里面盛满粮食,供新娘踩。但那只是象征,实际上根本没时间坐。因为“送小饭”的人马上就到了,闹房的马上也到了,一群又一群,轰都轰不走。
送小饭的人都是新娘的亲戚或同乡。老一辈人都不愿把女儿嫁得太远。在步行的年代,以步行为准,要考虑女儿吃过早饭回娘家而在午饭前能够到达,要考虑女儿回娘家一气走来不是太累,所以,找亲家最远不过二十里,更多的是三里、五里、七八里。因为这样,在一个稍大些的村子里,同村媳妇常常就有几十个或上百个。当她们村又有女孩儿嫁到这村,她们都要“送小饭”。所谓“送小饭”,一般是在家包好饺子,煮熟了用罐子提着送,给新娘盛上,反复劝她多吃些。有时候,新娘也许吃上一个两个,但更多的情况是,饺子提了来,一个不少地提回去,还多了一些新娘作为回报而放上的“火烧”。
整整一天,新娘都主要忙于招待这些送饭的人。但她高兴,因为“送小饭”的人越多,新娘子越有脸面。同时,这些人的到来,还可以让新娘得以暂时摆脱闹新房者的纠缠。
在我的故乡,闹房是入洞房之后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没人闹,太冷清,是很扫兴的。但如果闹得太凶,新娘子就会很累。所以,送小饭的成了一种调剂。她们一来,闹新房的人就会走开,好让新娘子吃东西。所以,聪明的新娘常要抓住送小饭的不让走,直到下一个到来。这样,她就可以多些清静,少些纠缠。
闹新房,故乡也叫“要火烧”。在喜糖尚未流行的年代,代替它的就是“火烧”。这“火烧”不是“驴肉火烧”之类用以充饥之物,而是一种精致的面食,可以吃,但主要用于庆典。一个村子,总能找到几副火烧模子。一般是枣木、杏木或梨木做的,上面雕出梅花、莲蓬、鱼、鸳鸯、蝴蝶之类,面团包点糖,摁进去,磕出来就是精巧的花花鸟鸟或鸳鸯蝴蝶,放在锅里烙熟,点上胭脂红点,就成了婚礼上专用的“火烧”。
无论哪家娶媳妇,全村的孩子都会前来要火烧。新娘的任务之一就是打发这些孩子,送走一帮又一帮,如果村子大,婆家人缘好,就会特别累。
但是,使新娘更累的不是这些孩子,而是成年人。故乡旧俗:闹新房是小叔子和晚辈的专利,公公辈不仅不能闹,而且不能走进媳妇的房间;大伯也不行,弟媳的房间是不能进的。闹房的主要是小叔子。齐鲁之邦有许多禁忌,但唯独嫂子与小叔子之间、姐夫与小姨子之间,不仅不必“授受不亲”,而且简直百无禁忌,随意调笑,直至动手动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发生什么绯闻,人们也见怪不怪。正因为这样,新娘若有太多的小叔子,再有几个已婚的,就很难应付。未婚的小叔子一般腼腆,不会纠缠嫂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常常是嫂子在调教这样的小叔子。而那些已婚的,因为有足够的经验,闹房时却常常把新娘子羞得满脸飞红,弄得哭笑不得。
当然,新娘子真到了吃不消的地步,婆婆是会管的。看哪个闹得太凶,喊出来派个活儿,就把他支走了。而这小子一旦被喊,也知道并不是什么事非他不行,而是因为闹得太凶,人家的婆婆心疼了。
直到晚上,闹房的人走散之后,新郎才不知从什么地方回来,进入洞房,开始夫妻两人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