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求变的范敬宜》:李锦纪念文章之二
范敬宜走了,整个中国新闻摄影界都在怀念他,追念他给摄影界带来的变化。
范敬宜从1995年到2003年担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的八年间,为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的贡献。在范敬宜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期间,他把新闻摄影提到一个新高度。在主持新闻摄影学会期间,把新闻摄影界的思想理论提到一个新高度。一个突出的标志是他极强调新闻摄影过程论的思想,在较突出的版面上,让摄影独立地发布新闻。从对我拍摄的《起起落落话大明》专题的编辑过程,可见范敬宜的这种思想倾向。
范敬宜似乎没有搞过新闻摄影,但是他懂美学。调到经济日报后,他便十分重视新闻摄影的发展。
胜利油田这个专题报道的采用,有个前奏。在
等到这组拍完,已经是1996年1月的事了。当时我在新华社发稿,巧遇人民日报总编室编辑陶源明到新华社选稿,他从编辑叶青办公桌上看到这组稿子,他说新华社先不要发通稿。他说,近一阶段人民日报用照片不太景气,老范想扭转这个局面,让照片来唱主角,可是缺乏有份量的稿子,撑不起来。这种考虑,对新华社当然是好事,当天晚上,小陶打电话说,老范看到李锦的照片,很高兴,决定用一个整版来发表,这个稿子反映了改革的过程,而且安排在改版第一期发出来。
当天晚上,我就编写说明。想到老范策划的系列报道《香香臭臭说广东》、《快快慢慢说上海》、《穷穷富富说江西》,我索性使用“起起落落话大明”的标题。
有人担心,照片主人公愁眉苦脸,给人一种压抑感,能放在头条上吗?老范说,这组照片的成功得益于对这些压抑感的抓取。什么叫企业停产,我们拍下来的并不多。改革就是革旧图新,没有新旧对比,就无法凸显改革的艰难。老范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1995年正是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年头,在大明集团采访初期,耳闻目睹了许多面对亏损无奈的人和事,对旧体制给工人和领导带来的束缚和伤害深有感触。我觉得它们是改革的起点,是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展示给公众。这便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起点。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谈,老范说,李锦呀,1992年的“破三铁”是有点过了,这种改革是在牺牲工人利益的基础上搞的,当时社会福利问题也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大批工人下岗了,生活很苦。我想,人民日报以整版采用这个图片专题时,头一张大照片就是工人愁眉苦脸的镜头,老范是故意为之。
范敬宜与编辑们分析这个稿子时说,做记者的,首先考虑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见证历史进程也是新闻摄影最重要的功能,能够亲历改革开放的历史瞬间是记者的幸运。这组照片拍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以实实在在的照片留下这段转型期的历史瞬间,有着特殊的史料价值。
一个月后,
一个是《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的亲自编辑,一个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老会长的赞扬,一个是新闻摄影界的大聚会,加上《中国摄影报》的文章,使得这组报道成了有影响的事。也成了新闻摄影过程论的再次宣传。
我写了一篇论文“新闻摄影过程论”,新闻摄影过程论作为一面旗帜是1987年打出来,是中国新闻摄影改革的理论成熟的标志。在《经济日报》召开的摄影改革研讨会上,蒋老以这个主题把中国的新闻摄影界引入新阶段。新闻摄影界当时达到的理论层次,在全国思想学术界里也是不低的。在1995年范敬宜接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他继续高举摄影过程论的旗帜,并且以自己的实践推广这个过程。相当长时间以来,经济摄影采用的一直是“机器+人”的模式,后来又有人提出“人加机器”,其实这都不是经济改革摄影应该走的道路。我认为人物才是报道的主体,机器只是背景。在《起起落落话转变》中我把眼光落在生产线上,但没有去表现机器的功效,而是把立足点放在掌握机器的人身上。中国的经济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关于调整生产关系即人的关系的革命,抓住了“人”就抓住了改革的根本。经济改革的报道者应该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生活,投向改革进程的人物身上。新闻摄影过程论的提出,便是改革开放事业对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赐予。
我从1988年后,基本上就脱离单纯搞摄影的摄影界了。1982年,穆青就当面教导我要“一手抓文字,一手抓摄影”。他对我说,读者对图像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多,将来的时代必然是图像的时代,要学会用图片来记录事实。虽然主要精力用在搞文字上了,但我没有忘记摄影记录事实的责任。因此走到那,抓拍到那。后来只带着一个傻瓜相机,像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我觉得带着“长枪大炮”很专业,但太容易干扰群众情绪。
到1995年我已脱离了一般新闻采访,进入了理论研究。在搞胜利油田调研时,我主要力量是研究和提出资本经营理论,完成了一组调查报告,一篇评论员文章,一组经济分析报告,拍这组照片是顺手牵羊,是用随身携带的傻瓜相机拍的,结果这“五个一”全部在全国范围内获了奖。
范敬宜当评委会主任的中国新闻摄影优秀记者评比中,我以一篇论文五组照片获得“金眼奖”。范敬宜在分析我的作品时强调要提高理论素养以明确摄影事业方向;增强责任感,以重视国家主流题材;克服单纯摄影观念,以贴近社会。这三句话,里面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看出范敬宜对新闻摄影方向问题、题材问题与队伍建设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事业可以不断地迈上新的台阶,也更多地承担对历史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
老范不管在哪里,总是生气勃勃,在经济日报,在人民日报,在也主持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期间,都使他所在的地方成为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时期。他虽然50岁后才真正搞新闻工作,但是他愈老愈是追求变化、追求新意,不断突破自己,突破环境的约束,不断开拓新局面。
范敬宜走了,他追随穆青、蒋齐生而去。但是范敬宜的求变求新的新闻改革精神却留下来了,成为我们前进的参照标准。新闻摄影仍在发展,我们更加怀念穆青、蒋齐生、范敬宜这样的新闻前辈了。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