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丁国强:另行发现

  • 作者:郭晓明     来源:中国名网     发布时间:2009-09-15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即“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丁国强的聪明在于不仅以“出世的精神”耕耘着“入世的事业”,更以“入世的事业”张扬自己“出世的精神”,他能耐着性子三番五次地“听领导讲那过去的故事”,他能在上司微醺着从酒桌起如厕时不失时机地去扶上一把,他能保质保量地起草单位交办的任何领导讲话稿和工作总结,他还能发表投向媒体的“形势一派大好”的单位宣传稿,以致于机关上下、从领导到同事交口称赞他是一个“好同志”。可他还有他的另一面:敏锐的思想,过人的才气,还有昂扬的书生意气以及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如今,他在发表了大量的随笔、书评之后,光《精神游戏的终结》等文集已出了五六本了。
      一些经院学者搞文艺批评,往往热衷于文艺理论的原创性,讲究理论的体系化和完整性,等而下之,才对文艺现象进行批评,而且也要讲究个流派和风格。丁国强则不然,完全走的“野路子”,很少盯准一块“富矿”定向“爆破”,全力挖掘,他是游击队员,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几乎无书不读,只要是读书过程中有触动自己激情和灵感的报章书籍,他都要进行评价和阐释一番,他不是挑食拣食、用料单一的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他吃的是“杂食”,挤出的当然也是“奶”,不过个中滋味就是与别个不同。他写的多是一两千字的“豆腐块”,最长也不过三五千字,但是铺天盖地、高度密集、大批量地散见于从中央到省再到市的三级报刊,从严肃庄重的党报党刊到街头叫卖的晚报、都市报,再到文艺、文化、法制类等的行业报,只要翻翻文艺副刊或是读书版(或开卷有益版),一不小心就能见到作者“丁国强”三个字,直让人觉得报纸快办不下去了,无米下炊,只好每期都选用他的稿子。
      2004年10月,笔者参加在青岛召开的全国九部委“创争”工作会议,下榻的宾馆市府大酒店每天都给房间送一份《青岛日报》,接连两天都看到了报上有丁国强写的随笔和杂谈,到第三天一拿到报纸笔者就和同住的人说:“我这位同学(同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八九级毕业)可要命了,光登他的文章,报纸还有法看吗?”说着随手打开报纸,结果大吃一惊,上面赫然又有丁国强的文章:《王小波的读书态度》。
      丁国强这样高的投稿命中率,不仅在于他的勤奋和韧性,也不仅在于他多次投稿而和许多编辑混了个“脸熟”,而在于他创造了一种适合报章刊登的文艺批评体,单就语言风格来说,他的学术语言有学者大家之风,但又蜕去了匠气和晦涩,通俗、流畅、简洁、生动,适合读者快餐式的浏览。他旁征博引,语言丰富有张力,不时耀动着思想的火花。可以这样说,丁国强是从大众传播媒体滋生成长的“弄潮儿”,同时,也使他成为最善于迎合大众传媒的读者口味来倾销自己思想的“投机分子”。
      在多数人眼中,读书、写作是件苦差事,且不说“点灯熬油”、“掉头发尿黄尿”、“拈断数颈须”,单是耐得住寂寞“板凳坐得十年冷”, 还要“文章不写半句空”,就让好多人望而却步。丁国强则不然,读书、写作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从读书中能得到快乐,从写作中能找到和张扬自我。在许多人看来,丁国强的妙笔源于才气,其实,用“游戏说”来概括丁国强的写作状态更确切一些,虽然他自嘲长期生活在“县城”,才到青岛没几年,然而实情是他一毕业就进了国家政法系统,有着“世事洞明”、“仰观”“俯察”的背景,再加上他书读多了,学问大了,脑袋装不下时总免不了“火花”外溢。在忙完了一天的公务之后,在觥筹交错的迎来送往之后,他往往挑灯夜战,用他那滚烫的心,发烧的手,不停地敲击着键盘,谱写属于自己的壮美“乐章”。
      对于那些当红的名人或专家,当别人忙着恭维崇拜,为他们众口铄金、为他们锦上添花的时候,有着忧患意识的丁国强往往特立独行且一语中地,语惊四座:“他(们)不过还是猴子而已。”
这一“中伤”无疑是非常之“恶毒”、非常之“阴险”的,人家的显要和辉煌本来是可以光宗耀祖、尽显风流倜傥的,而丁先生的批评往往要挖了人家的“祖坟”。猴子本来是在地上爬行的,忽然有一天他(们)能直立行走了,这时周围的人不须仰视才见,所以猴子自我标榜一下还不至于树敌太多和导致腹诽山积,单等想出个风头爬到杆子上就麻烦了,虽然能够阅尽天下风光,可以潇洒指点江山,自己的“私处”却暴露无遗了,来个“倒挂金钟”,实在是委屈了自己,而脸要朝上、目不斜视做到身正形直,则红红的怎么也说不上雅观的尻尾无论如何都藏不住了。而丁先生是专门盯住人家的“私处”来“审视与凝望”、“批评与考量”的,知名的余秋雨应该算一个,贾平凹算一个,还有残雪……连李泽厚先生都不放过。比如在《苍老的聪明》一书中,有《余秋雨的“法律贡献”》、《余秋雨的诉讼心态》、《并不和平的记忆》等多篇“飞毛腿”导弹射出,说余秋雨打名誉权官司败诉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神话破灭,说余秋雨“健讼”是掩饰写作的危机而怕被读者遗忘,说余秋雨的“记忆文学”是为自己标榜和漂白……余秋雨先生是否屑于拦截和是否拦截得住,不得而知,但是丁国强却着实是痛快淋漓了一番。
      丁国强品评人物、剖析作品和思想批判也并非全是“乌鸦嘴”,把业界、学界说的一团黑。“要是那朋友来了,迎接他的有好酒”,丁国强对自己欣赏的文学界、哲学界以及思想界等的作家、学者,丁先生非常豪放地“必和而歌之”。他赞美刘再复是“倔强的独语者”,在刘再复先生的《读语天涯》一书中,丁国强读出了“在刘再复的心灵世界里始终充溢着一种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进取精神,在绝望中创造希望,在不断的失败和再生中获得永恒。知其不可而为之,挫折和信念并生,这种较量已经超越了悲剧的层面,实质是人类追求自由的一种永恒。”丁国强欣赏王小波的读书态度和精神世界,他认为“王小波的体验和理解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因为阅读对于王小波来说,是生命的一种选择。”他从王小波的读书态度中悟出了“读书是自己的事情,是选择的结果,不需要排演,也不需要策划,更不需要别人摆布。”从王小波、李银河的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里看到“爱情在生长,诗意在飘荡,心灵在回合”、“情感的投机者是写不出美丽惊魂的情书的,无论涂上多么厚的文化脂粉都无济于事”、“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芒的诗人之爱注定会凝化为一部经典。在爱的朝圣路上,那些面对信纸伏案倾诉的人是值得敬仰的”。
       毕加索说,我不是寻求,我是在发现。丁国强时时刻刻在发现着。对文艺界的大家和前辈,解读和品评者多如过河之鲫,大部头的专著也数不胜数,在全国靠研究他们吃饭的专家学者队伍也颇为壮观,而丁国强仍能够不时有新的发现,他发现了“不发议论的老舍”;发现了“周作人的读书情趣”;发现了“张炜的精神洁癖”;发现了“(张远山)生长着的诗人”……在作品方面,丁国强发现了“《在北大课堂读诗》更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人聚在一起共同粉碎、肢解诗歌的阴谋”;发现了《怀念狼》是退化的文本,“不但作家写得累,读者读得也累。参禅模样是装不出来的,底气不足的贾平凹,从叙述角色中游离出来,企图给读者以暗示,反而弄巧成拙。”
      ……
      前不久,云南人民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丁国强的两本随笔集,即《苍老的聪明》和《历史的根部》。是真的苍老了并聪明着吗?对《苍老的聪明》这本书,我一口气读下来,总体感觉聪明确实有,但并不苍老。他好像是在用苍老的面孔掩盖他无邪的和喷涌的激情以及思想的潜流,用故作苍老的话语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悟。而如果单从他老到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来看,他确实是“苍老”了。
(《中国教育报·读书》2005年8月11日,刊登该文时略有删节)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