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强化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从总体上看来,我省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建议:
第一,像开展文物普查一样,尽快对我省民俗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状况系统调查与评估,摸清家底,搞好布局。尽快组织协调山东省民俗学会、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各市县文物管理部门等机构,按照“全面收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对山东民俗文化生态予以分区域、分类别地系统调查,进而对全省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评估,运用最新的民俗学、文化产业学理论对我省、地市的民俗特色进行定位分析。
第二,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指导。建议成立“山东省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各地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咨询,科学地规划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要在做好充分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政策。在制定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政策过程中,可以以市县为单元制订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更应打破地域界限,从民俗文化区的角度制订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
第三,在进一步搞好民俗文化旅游的同时,积极开拓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面。我省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目前主要集中在旅游方面,但我们缺乏像云南民族风情、黑龙江冰雕、海南热带风光、福建的惠女风情那样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除了胶东渔家民俗还能吸引一些省外、海外游客外,各地兴建的民俗游乐园之类的景点只能吸引附近城镇的居民。事实上,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开发为各类文化产业的经济要素,除了旅游业之外,民俗文化还有广阔的产业化空间。我省有众多的民间工艺品如草编、风筝、刺绣等也有待开发。再如山东有众多的风味小吃、地方宴席,据不完全统计,仅山东地方宴席就有千种以上,极具开发价值。我省应加大对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
第四,以政府为主导组织民俗、旅游、经济等部门专家共同编制《山东省民俗旅游地图》、《山东省民俗经济地图》,积极向外推介我省民俗文化产品。可参考我省各地向国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申报与审批情况,编制一套以“齐鲁之邦,民俗寻脉”为主题的口袋书。
组织优势力量,精心打造一批像《闯关东》那样成功的影视作品,集中反映齐鲁大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展示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第五,在省城济南,利用文化西路上的原山东省博物馆建立“山东民间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展山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开发、收藏展示、旅游观光。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专题性民俗博物馆,如济南宏济堂医药民俗博物馆、胶东海带草房民俗博物馆、潍坊风筝与年画博物馆、鄄城织锦博物馆、聊城葫芦民俗文化博物馆等等。建立省级、地市级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省政协常委、民进山东省委员会秘书长郭永军)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