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毛泽东与少年儿童合影成就一对伉俪

  •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1-07-18

      毛主席回到离别32年的韶山,和少先队员们一起拍了一张照片,毛主席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这张被诗人臧克家称之为“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曾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后被选入小学课本。毛主席逝世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幅经典照片。谁也不曾想到,这张照片成就了一双美好姻缘——偎依在毛主席身旁一左一右的男孩、女孩,永结同心,被重庆一书法家称为:“中国第一幸运伉俪。”
  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
  少先队里高大的人,
  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
  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
  “峥嵘岁月”成过去,
  故乡山河一片新,
  斗争历史作背景,
  方才知道这笑意深。
  ……
  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题照诗《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被诗人称为“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是毛主席1959年阔别故乡——韶山32年后,与韶山学校师生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毛主席一左一右偎依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他们像吃了蜜糖一般,笑得甜极了。
  小姑娘叫彭淑清,小男孩叫蒋含宇,他们不仅是一双幸运的“金童玉女”,而且12年后,喜结连理,永结同心,被重庆一书法家称为几千年来第一幸运伉俪。
   ■经典照片的前前后后
  40年前,蒋含宇还是个天真烂熳的少年郎,彭淑清也是个扎着羊角小辫、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两人都出生于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的小村里。
  也许是韶山的人杰地灵,也许是他们孜孜不倦努力学习的结果,两人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14岁的蒋含宇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担任少先队大队委员。
  1959年6月25日下午5点多钟,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把蒋含宇、彭淑清叫到大队部,告诉两人:“有个重要首长要来咱们韶山学校,学校经认真研究,指定你们两个代表韶山少年儿童给首长献花。”辅导员还特意嘱咐身为学校迎宾团团长的蒋含宇,让他给首长赠送红领巾。
  “重要首长会是谁呢?”蒋含宇、彭淑清两人想。看着辅导员喜不自胜的表情,他们想这儿是主席的故乡,又是杨开慧办私塾的地方,肯定是毛主席要来韶山学校了。
  想起毛主席,两人就激动不已。
  按照辅导员的安排,他们像两只欢快的小鹿奔回大队部准备去了。

  哪儿的花最香最艳?反手给主席戴红领巾,怎样才能更熟练?蒋含宇不停地练习,彭淑清四处寻找鲜艳的花儿。
  全校700多名师生,指定他们两人给主席敬献鲜花,戴红领巾,这是何等的幸福和荣耀,由于过于激动,两人一夜没睡。
  26日上午,毛主席从他的旧居向着韶山学校方向来了。
  韶山学校师生听说了,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蒋含宇、彭淑清怕花蔫了,一直没摘,他们打算把最艳的鲜花敬献给主席,听说毛主席来了,彭淑清放下饭碗(正在吃饭),跑到校园花圃中采来夹竹桃、月季红扎成两束。
  等主席在人群中穿行,离学校越来越近,眼看着主席即将走上通往学校的儿童桥,彭淑清、蒋含宇像两只雀跃的小鸟飞到主席面前,把两束带着露珠、满含韶山人民爱戴的鲜花献给了毛主席。
  接过鲜花,闻着故乡的芬芳,主席微笑着问他们:“几岁了?上几年级?”
  蒋含宇、彭淑清告诉老人家,他们14岁了,刚上初中二年级。
  沿坡而上,主席一左一右亲切地拥着两个孩子,一一与学校的师生握手。
  站在韶山学校的大门口,凝视着自己亲手题写的校名,主席感慨道:“学校变样了。”
  主席与教师们边走边聊,兴趣盎然,人们簇拥着主席走到小学至初中的斜坡上——主席要与全校师生在此合影。蒋含宇从容解下自己鲜红的红领巾,敬献给毛主席,帮他佩戴在胸前。
  主席高兴地问:“你这红领巾还要不?”
  蒋含宇爽快地说:“送给您老人家了。”
  主席开怀大笑:“我现在变年轻了,成了少先队员啦。”
  掌声雷动,全校师生开心地笑出声来。
  毛主席的摄影秘书,我国著名摄影家侯波,捕捉到这感人的瞬间,轻按快门,“咔嚓”—一幅“仿佛听出声音”的场面被定格啦。
  很快,这幅“能听出声音”的照片被《人民日报》刊发,这幅照片被许多报纸、画报刊用,后来又被选编在小学课本中。
    ■照片作媒,两人喜结连理
  彭淑清、蒋含宇两个偎在毛主席身旁的“金童玉女”,暗暗下定决心更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毛主席老人家的期望,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呆在”主席的“身边”。
  后来韶山学校停办中学,两人又因学习优异被送到湘潭市一中。在湘潭市一中读书,两人同一年级,虽然不在一个班里,但他们你赶我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始终都是班委会和团支部委员。
  蒋含宇热心为大家服务,办事积极认真,在彭淑清的心目中,始终有着良好的印象。彭淑清学习优秀,一个女孩子在工作上、学习上一点不服输的上进心,很让蒋含宇折服。两人一起从韶山冲出来,工作上相互支持,学习上相互鼓励,加上同为毛主席身边的“金童玉女”共同有着进北京的奋斗目标,两人成了难得的一对好朋友。
  1963年,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没有靠任何政治资本,蒋含宇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彭淑清考入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攻读炼油机械。
  两人终于圆了北京求学梦。他们那一届韶山学校出来的学生,仅有几个人考取大学,两人能够凭优异学习成绩跨进北京高校的大门,应该说与那幅经典照片不无关系,是它给了他们不尽的力量去学习、去拼搏。
  大学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尽管两人功课都很繁重,但老乡、同窗、好友的浓浓真情,却使两人越走越近。朦朦胧胧中,两人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心里有什么事都想和对方诉说。那个年月虽然不如现在开放、浪漫,但大学生活的自由愉快,又为两人提供了许多相聚的机会。日积月累,一种极美好的情愫,在两人心目中日渐清晰——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们相恋了。
  1968年,5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蒋含宇、彭淑清均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且都分配到辽宁省工作。蒋含宇先在凌源县农村劳动锻炼了一段时间,随后被调往县教育局任干事;彭淑清被分配到锦西石油五厂,成了一名石油战线的科技新兵。
  虽然同省,可两人工作地点相距200多公里,由于路途遥远,只能靠鸿雁传书,诉说着相互的思念。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从学校毕业分到辽宁到结婚,两年半的时间,他们才见了3次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相恋了四五年时间,两人决定把恋爱情感绾个结,好好过那种牛郎织女般的相思生活。
  大喜的日子订在1971年的元月。没房、没床,彭淑清从锦西来到蒋含宇的单位,利用一个军人家属探亲的空当,借这位军人的家暂作新房。彭淑清一双新单鞋、蒋含宇一双新棉布鞋,外加一床新床单、一个新枕头,这就是他们新婚的全部家当。
  新婚日,由单位领导在会议室主持仪式,花生、糖果一散,彭淑清就成了蒋含宇的新娘了。
   ■苦难岁月也不给主席抹黑
  蜜月没过完,彭淑清就惦记着厂里的工作返回锦西,9月份,湖北省荆门炼油厂筹建,需要从全国各地抽调技术力量,彭淑清不顾几个月身孕,毅然报名参加。
  如果此事成行,两个人一个辽宁,一个湖北,从此,将真的天各一方。蒋含宇单位领导想把她调到凌源县。可那儿没有石油,党培养自己上大学五年,这样岂不是让国家白白遭受损失,自己也白白搭上五年的青春?彭淑清未予答应。她单位的领导认为蒋含宇是学政治的,到哪儿都可以,可以调过来。
  荆门炼油厂的职工,一大批是部队复员战士,彭淑清是作为一部分技术骨干调来的,这儿原是一片荒野,没有厂房、没有宿舍,没有道路,甚至连买菜都要到三四里外去买,住的是芦席搭成的干打垒(上面芦席下边是黄土搭的房子)。
  彭淑清由于路上奔波,儿子早产。孩子刚满40天,彭淑清就抱着刚满月的孩子,提着小木箱,带着母亲赶往工地报到。
  彭淑清不愿因个人生活拖单位后腿,可是来到工地,单位连芦席棚都没有了。领导给她暂时安排到招待所,单位领导很感动,但是考虑到她的情况,丈夫又不在身边,一个人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就劝她:“鉴于你目前情况,干脆回湖南休产假,我们工资给您照发。”
  她与蒋含宇都曾表示,决不能辜负主席的厚望,领导的好心,被她拒绝。第二年5月份,蒋含宇才从辽宁调到荆门。
  在身边没有丈夫的日子里,彭淑清拖老带小,硬是撑了过来。有几次,雪花飘飞,芦席棚被寒风吹掉,开了天窗,她和母亲自己动手将房修好。这段极为艰苦的日子,彭淑清从没感到过苦,诉说过累。在他们心里,国家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后来九江要建炼油厂(今日的九江石化总厂),他们又服从需要来到九江。
   ■举案齐眉,一个美满幸福家庭
  夫妻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平静的。两人的老家都在湖南农村,双方父母亲都健在。早些年,工资不多,他们每月总要从紧巴的生活中抽出些钱寄给家里,后来,他们又常常把双亲接来住一段日子。
  有着在毛主席身边“金童玉女”的荣耀,蒋含宇和彭淑清却从不张扬,从不以此作为资本,去谋取个人私利。毛主席与他们合影的照片及底版,他们一直珍藏在相册里,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这张照片铺天盖地覆盖了全国,人们才知道,这对“金童玉女”原来就在他们身边。
  蒋含宇在九江炼油厂先后担任教育科干事、副科长,该厂成立教育中心,被任命为主任。他一边工作,一边潜心职工教育研究,他和同事合作编著的《职工教育常用词典》曾获中国石化总公司职工教育优秀成果奖;与他人合作编写的《思想修养》一书被江西省电大指定为必修教材。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并被授予中国石化总公司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江西省新时期职工教育优秀管理者称号。1991年调任石化总厂党委任宣传部长,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先后撰写论文30多篇,其中多篇被评为省、市、石化系统优秀论文;1997年他又以最高票数当选为总厂党委委员并兼任组织部长,两年多过去了,他的工作得到广大职工干部一致肯定。
  彭淑清是位技术人才,她的工作成绩不逊于丈夫。作为石化总厂设计部一名高工,多年来潜心钻研,除完成该厂设备设计、改造等大量工作外,还担任几位大学毕业生的导师,为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尽心尽责。
  他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子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分配到广东顺德市邮电局从事计算机通讯工作;女儿中学毕业后在九江石化总厂职工学校任打字员,两个孩子都努力进取,蒋含宇夫妻都十分满意。
  爸爸在厂里也是个权力不小的官,尽管做事公正廉洁,女儿还要经常提醒爸爸:“咱可不要做违法的事啊!”
  在这个幸福的家里,蒋含宇、彭淑清夫妻俩有个默契的分工。妻子彭淑清对蒋含宇说:“你学政治,从政,你就往外多跑点;我搞技术,多负责家里。”蒋含宇由于工作关系,整日忙得没个礼拜天,妻子理解,把个家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连做饭、干家务都不让他插手。他们家被厂里评为“五好家庭”,夫妻俩举案齐眉,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第一伉俪与他们的媒人情结
  作为摄影家侯波来说,数十年过去了,极想知道,她作品中的人物如今怎么样了。1992年,当她知道她在韶山拍摄的那张经典作品中的两个主人翁,如今在江西并且幸福地喜结连理,非常高兴,她很希望能再次见到照片中的两个孩子。经过辗转打听终于找到了蒋含宇、彭淑清的确切地址。实际上蒋含宇、彭淑清多年来也在打听,她这位红娘的下落。
  1992年7月1日,蒋含宇敲响了侯波家的门。“都长这么大了”,侯波把他让进屋里,感慨道。弹指间33年过去了,在她心目中,他们总还是很小很小的孩子,侯波高兴得合不拢嘴。
  蒋含宇落座后,她忙不迭地问这问那,语重心长地告诉蒋含宇:“你们一定要给毛主席争气,你们不仅要对得起韶山儿童,也要对得起全国少年儿童”。
  蒋含宇要走了,她拿出丝巾、被面及1959年他们夫妇和毛主席的合影,作为一个红娘捎给“小彭”和他们家的礼物。一幅照片,撮合一桩美好姻缘,侯波从心眼里高兴。
  自此,他们一去北京必看望这位红娘。
  蒋含宇、彭淑清应该有两个媒人,一个是摄影家侯波,另一个则是毛主席了。从有了那段与主席合影的光荣历史,蒋含宇夫妇一心痴迷上有关毛主席的书籍、画册、字画的收集,凡是与毛泽东主席有关的,他们都一一买回珍藏。目前他们已收集到全国各界名流包括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儿媳韶华、孙儿毛新宇给他们的题字题诗。许多人称赞他们的千年良缘,摄影家吕厚民送他们一幅条幅,题为:“幸福时刻,结成良缘”;重庆书法家杨昌永称他们为:“春秋数度,蒋彭喜结连理,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第一对幸运伉俪”。
  一幅经典照片,演绎一曲人间幸福良缘,千古难觅!

附录一:毛泽东与少年儿童的故事

    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早从艰苦的革命岁月起,就一直十分重视和关怀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
  1938年6月,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延安创办了边区《儿童报》,并为报题词:“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延安保育院成立时,毛泽东又为该院题词:“好好的保育儿童。”同时还题词:“为教育后代而努力”。

  1938年,鲁迅小学主任吴燕生带着学生到延安城外郊游,当他们玩到毛泽东住处时,毛泽东得知后,高兴地出来把他们领到他那简朴的会议室,让大家围在一个大会议桌坐下来,毛泽东亲切地询问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还把饼干分给大家吃。毛泽东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以便将来把中国建成像苏联那样美好的国家。

  抗属子弟学校刚创办时,由于多为军烈属子弟,指导思想有偏,对学生有些娇养。毛泽东发现后,立即找学校领导指出:“这样想法与作法,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会害了他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保护孩子们安全健康的同时,认真、严格地教育和锻炼他们,决不要娇养。”

  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还是沿袭多年4月4日纪念儿童节。1940年儿童节时,毛泽东特地题词:“天天向上”并发表在当年4月12日在延安出版的《新中华报》上。1941年4月4日,毛泽东为延安纪念第十届儿童节题词:“好生保育儿童”并于当年4月13日发表在《新中华报》上。

  1942年,在延安中央机关工作的黎侠同志生下了一个女婴取名黎力。由于当时前线战事紧张,加之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延安生活十分艰苦。小黎力缺乏营养,又没有奶,7、8个月时又患病。当毛泽东知情后,不仅设法为婴儿治疗,还把自己的一份牛奶让给婴儿吃。进北京后,黎力读小学三年级时,还曾以《毛主席给我奶吃》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感谢毛泽东对她的关怀,1942年4月,延安纪念儿童节时,毛泽东特为《解放日报》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这个题词于1958年重新发表在《辅导员》第6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1946年春节,延属分区干部子弟小学师生到杨家岭给毛泽东拜年时,毛泽东亲切问学生:“小朋友,你们长大了干什么呀?”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当八路军、打蒋介石!打胡宗南!”毛泽东听了笑着说:“对!准备打敌人好嘛,可是那时候蒋介石胡宗南大概早就被你们的父母打倒了。你们的任务就是建设新中国。”在旁的周恩来怕学生未听懂,便插话说:“你们的任务就是盖工厂,造机器,办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上学读书,毛泽东于1944年10月30日,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讲话指出:“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北京出版《中国儿童》杂志创刊号,毛泽东语重心长地题词:“好好学习”。同时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使全国广大少年儿童更好地受到教育和健康成长,于1949年9月29日,在他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指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新中国刚刚成立,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采用6月1日国际儿童节。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际儿童节时,毛泽东于1950年6月1日,欣然挥毫为《人民日报》题词:“庆祝儿童节”。在百端待举、日理万机中,毛泽东仍念念不忘少年儿童的教育与健康。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写信给当时教育部长马叙伦:“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

  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省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她就是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女英雄刘四姐的原型,那时她才15岁,姓马,在家排行老三,还没有名字。毛泽东接见她时,亲切地对她说:“你姓马,我姓毛,就叫马毛姐。”她激动地向毛泽东深深鞠了一躬。接着毛泽东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此,这八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毛泽东保健医生王鹤滨在回忆录中记载,有一个周末,因爱人去上海学习,只好把孩子接到自己跟前,正巧这天毛泽东要他陪吃饭,见到多了一个小客人,毛泽东风趣地说:“王医生,身兼二职,又是爸爸又是妈妈。”吃饭时,还边同孩子交谈,忙着给孩子夹菜,发现这孩子盯着那碟红辣椒,便高兴地说:“啊!小家伙,你想吃炒红辣椒啦,是吧?这可好吃啦!”说着边给孩子夹红辣椒,王鹤滨因怕孩子辣哭了吵得烦人,就两次阻拦。毛泽东带着批评的口吻对王说:“你让他吃嘛,怕什么,让他上当,不要把孩子教育成那样,认为大人都是好人,大人也有坏的嘛!”这件事给王鹤滨留下难忘的印象。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到久别的故乡韶山老家。还特地到由他题写校名的韶山学校。少先队小干部向毛泽东献了红领巾和鲜花。毛泽东弯腰戴红领巾时,诙谐地问孩子:“这条红领巾你们还要不要?”小干部答道:“这是敬献给您的。”“那我带回北京,天天都戴上好不好?”说着抚摸胸前红领巾又说:“你们看,现在我也变得同你们一样小了。”逗得大家乐开了花。毛泽东又问了两个小干部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消灭三分。”毛泽东很理解师生的心愿,主动提出和大家照张相,师生们兴奋地响起掌声和欢呼声。照完相,孩子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也兴奋地喊道:“同学们万岁!”在工作人员的再三催促下,毛泽东才慢慢地、依依不舍地挥手离去……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