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第三只眼”看中国文学

  • 作者:王俊     来源: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1-06-22

顾彬 CFP供图
顾彬 CFP供图

  从深圳大学获悉,德国著名汉学家、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沃尔夫冈·顾彬将于6月24日到访深圳,当晚在深圳大学文学院举行一场主题为《中国文学与中国哲学在德国》的专题讲座。

  研究中国文学40余年的顾彬性格直率敢言,他在2007年宣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公开言论曾在文坛引起轩然大波,刺痛了国内文坛许多人的敏感之处,并引发一场论战。而他关于“金庸不能替代鲁迅”、“不懂外语是中国作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等论调更是激起千层浪,令以“第三只眼”看中国文学的顾彬成为中国文坛上的话题人物。

  此次来深开讲,顾彬会不会亮出更多“爆炸性”观点?他眼中的中国文学与哲学在海外境遇究竟如何?这些话题都有望引发读者的关注。

  ●中德文化的“搬运工”

  “人们容易被顾彬身上的新闻元素所吸引,却往往忽略了他其实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汉学家和中德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此次邀请顾彬前来深圳讲学的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景海峰这样解释此次讲座的缘起。

  在2007年之前,顾彬的名字并不为中国的普通读者熟知。然而,在国际汉学界,他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作品经他翻译成德文的中国作家,数量不下100位,其中不仅包括鲁迅、茅盾、巴金、丁玲等现代文学巨匠的作品,而且还包括许多古典诗歌和当代诗人的作品。由顾彬主持编纂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更是一项浩大的文化“搬运工程”。30年来,顾彬对中国文化的一往情深和对中德文化交流的孜孜不倦受到了业内的敬重。

  如果不是因为在23岁时读到由美国诗人庞德翻译的中国唐代诗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不定今天的顾彬会是一位虔诚的神父。当时,正在德国北部明斯特大学攻读神学学位的顾彬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的诗句深深打动,毅然放弃学了两年的神学专业,改读汉学,从此投入了中国文化的怀抱。

  1974年,顾彬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在北京语言学院进修汉语。他的启蒙老师是天津人,给他起了这个贴切而儒雅的中文名字顾彬。顾彬对中国的唐诗情有独钟。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杜牧的抒情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杜牧的《赤壁》3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顾彬,反复重读,都能带给他新的收获。

  在顾彬主编的《二十世纪文学史》中文版序言中,他写下这样的话:“我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中国文学中。”此言非虚。他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学术活动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顾彬无数次往返中德之间,为把中国文学带到欧洲呕心沥血。他多次主持有关中国文学的国际学术讨论会,邀请王蒙、张洁等中国作家赴德国交流,更将顾城、翟永明、欧阳江河、杨炼、张枣等诗人引介到德国。

  顾彬在柏林的寓所,经常是中国诗人们的落脚点。诗人顾城自杀后,顾彬曾撰写怀念文章,回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顾城与谢烨在德国寄住在他家的经历,以及他们在北京的交往。可见顾彬对中国当代诗歌介入之深。

  如今,顾彬主持着海外汉学界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学史写作,并亲自操刀其中的重要篇章。同时,他的精力又转向孔孟老庄等中国古代哲学的译介工作。所以,当有记者戏称他为中德文化的“搬运工”时,顾彬笑嘻嘻地接受了这个他自认为贴切的称谓。

  ●中国当代文学的诤友

  事到如今,顾彬仍然认为媒体所称他讲过“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这样的话实在是冤枉了他。事实的真相是,2007年11月,顾彬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评价卫慧、棉棉等“下半身写作”的美女作家的书是“垃圾”。但之后被重庆一家报纸转载时,便被以偏概全地演绎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而且,这样的话还不是顾彬的“原创”,而是他在汕头大学的一个研讨会上听学者肖鹰所讲,自己只是转述而已。

  这句“莫须有”却带有轰动效应的文学判断,令顾彬一下子从一位书斋中的寂寞学者成为众目睽睽下的公众人物。好在顾彬对此并不以为忤。身在海外的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观察自然有着不同的角度,正所谓“第三只眼”看中国文学。而且,作为一名局外人,“讲话也方便一些”。他从未否认自己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评价并不高的事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是:中国当代作家普遍缺乏思想的内在力量,呈现出一种“软绵绵”的整体无力感。

  近几年间,顾彬的一言一语都能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当某些中学课本中用金庸的小说片段来代替鲁迅作品时,顾彬站出来为鲁迅说话。因为在中国现代文学阵营中,他最熟悉和佩服的要数鲁迅。早在1994年,他就已经翻译出版了六卷本的《鲁迅选集》。因为鲁迅身上有当代作家所缺乏的“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

  顾彬在各种场合都反复强调掌握外语对中国当代作家的重要性。这也是最引发作为被批判对象的中国作家们反弹的论调。顾彬反复以鲁迅、巴金、郭沫若、张爱玲等文学大师都精通一门甚至多门外语为由,批评中国当代作家外语普遍不好,无法读外国文学原著,就无法吸收其他语言的精华来丰富自身的表达。因此造成他们“像是卡在一个小房子里,不敢睁开眼睛看世界”,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失语。

  顾彬的直言不讳让许多国内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接受不了,因此,他的“炮轰”往往招来更猛烈的反击。然而,也有不少人站在顾彬的一边。甚至包括受顾彬批评最多的当代作家莫言,在和顾彬“冤家路窄”见面时都请他多批评自己的作品。“我们对待顾彬的观点应该如同用渔网打鱼一样,重要的不是看漏掉了哪些东西,而是看捞起了哪些东西”,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这样说。

  深圳大学教授、作家南翔认为,面对着顾彬这样一位以“刺儿头”姿态出现的外来诤友,曾经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国当代文学开始感到浑身不舒服。对顾彬的批评是否有接受的雅量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勇气,考验着当代文学的气度与境界。不难预见,在本周五晚的顾彬深圳讲座中,这样的交流和争论仍将继续。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