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素萍:浓浓乡情酿出的传奇老人
2014年12月28日,在山东省庆云县海岛金山寺景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奶奶刚踏进位于景区内的养老院,老人们立时纷纷把她围住。“老奶奶”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像见到久别的亲人,拉着养老院里老人的手打开话匣子拉起了家常。
她是谁?
她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大家眼中她穿着简单随意,生活简朴,心底善良,勤劳善良,虽然年逾古稀,但仍然每天奔波劳碌。
但,她又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庆云历史上的海岛金山寺,而今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雄伟壮观的万佛殿,沉静肃穆的大雄宝殿,繁华的金山商业街,园林式的吉祥园,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交相呼应,错落有致……重建后的海岛金山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不但快速带动了旅游业发展,还为三千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但是 ,你无论如何也很难把如此宏巨的金山寺和一位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老人联系在一起。
而正是她——齐素萍,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在她的故乡捐资8.5亿元重建了海岛金山寺。她就像一个传奇,在她的传奇中,处处飘洒着对故土的浓浓乡情。
投资建养老院——农村孤寡老人的精神家园
“姑奶奶就是一个传奇。”谈起齐素萍,庆云县齐家村支书齐洪亮一脸的骄傲。从这位老支书口中,记者了解到,齐素萍出生在齐家村,按辈分,村里人很多人都喊她“姑奶奶”。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齐素萍回到故乡,看到村民们仍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于是先后出资为村民们修路、筑桥、通自来水,并投资兴建了“素萍老人院”,收养本村及附近村庄的鳏寡孤独老人,后来又重建了庆云镇敬老院。
“如果没有齐老太太,不知道我还能活到现在吗。”76岁的解希潭老人是解集村村民,虽然有些驼背,但是精神很好,听到齐素萍来养老院,他赶紧拄着拐杖迎接“老奶奶”。9年前,解希潭突发脑血栓导致身体行动不便,因为是孤寡老人,没人照顾,生活一度陷入绝望,齐素萍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将其接入“素萍老人院”,没想到一呆就是9个年头。 “在这里,生活好有规律,照顾得好,心情好,病自然也就好多了,你们看,现在我身体多硬朗!”解希潭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齐素萍先后投资近300万元,多次对养老院完善装修,老人居住的房间冬天有暖气,并配有洗澡间,一日三餐有专门的营养师按照老年人的饮食进行搭配。
重建海岛金山寺 带动旅游快速发展
为了带动村民致富,齐素萍决定挖掘恢复传统文化,重建曾经鼎盛一时的海岛金山寺,并把遗失多年散落民间的两块石碑,想方设法找回来,在历史海岛金山寺的东北1.5公里处投资重建。
说干就干,从规划到设计,每一处建筑物的位置、风格,她都亲自参与。2004年2月19日,海岛金山寺破土动工,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山商业南街、西街、东街,一座崭新的金山寺逐渐呈现在村民眼前,并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金山商业街建有400多个店铺、商亭,齐家村村民每家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店铺进行经营。齐洪虎是受益者之一,他用分到的店铺经营旅游纪念品,“其实刚开始我们也不理解姑奶奶,对她有偏见,但是现在大家都很拥护她,她为我们做实事,为全村人着想。”齐洪虎开心地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生意有些冷淡, 但是旅游旺季的时候店里游客络绎不绝,一年能赚两万多元。
2008年,海岛金山寺二期工程吉祥园景观区开建。吉祥园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特点,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和万佛殿、圆通殿等形成了碧水绕山、山水相映、景在水中、水中映景的如画美景。2009年,海岛金山寺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这是德州市唯一一家4A级景区,2014年景区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致力于教育事业 捐资资助学校办学
“教育是立业之本,是国家强盛之本。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长大成人,做一个正派之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齐素萍女士热爱教育,并致力于资助教育办学。
2005年,齐素萍在一次活动中到庆云县第二中学,发现学生们的宿舍还是平房,冬天没有暖气,夏天蚊子多。为了改善学生的居住环境,当年9月齐素萍捐资100万元,资助该校兴建宿舍楼,为了纪念她,宿舍楼以老人的名字命名为“齐素萍学生公寓楼”。2008年,齐素萍又为该校捐资10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设施。
2010年,齐素萍得知庆云县一中建设新校区,又慷慨解囊,捐资100万元用于新校区的建设。
2011年,庆云县金书小学开建在即,但是资金还是一个很大的缺口,县相关领导为此愁眉不展,但又不好意思再向齐素萍开口求助。后来,老人了解情况后,又毫不犹豫地捐出了150万元。
……
齐素萍不但捐资资助学校建设,而且还资助了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和孤儿,十几年来为庆云的教育事业捐助了400多万元。
生活节俭 要求身边的人不浪费一粒粮食
当父老乡亲需要时,她慷慨解囊;故乡发展需要时,她不遗余力;孩子们需要时,她毫不犹豫,无私奉献……她把金钱看得很淡,几十亿的资金从她手中流过,她从不侧目;她很重感情,每一位受资助的人都是她的亲人。她的爱,洒满了庆云的每一寸土地,照亮了无数孩子们的人生之路。
然而,齐素萍对自己却很苛刻,虽然年逾古稀,依然每天劳碌,生活非常节俭。
“不能浪费一滴粮食。”齐素萍要求身边的人必须节俭,吃完饭后,碗里倒上一些白开水荡一荡,把剩下的米粒喝下去。“如果上千人吃饭,每人浪费一粒米,那么就是浪费一千粒!一碗饭能有多少粒(米)!”记者和齐素萍女士一行在一次用餐后,她要求酒店的服务人员拿饭盒把剩余的饭菜全部打包拿走。
“我们难忘的是姑奶奶带领大家去拾麦子。”齐洪亮告诉记者,2006年,他发现收割机收完小麦后,地里掉落了不少麦穗,就随口告诉了齐素萍,老人立刻要求这位“娘家孙子”带着大家去捡拾麦穗,齐洪亮虽然答应了老人的要求,但是过后就把这事给忘了。
2007年,又是麦收时间,“这次姑奶奶奶亲自去拾麦穗了。”齐洪亮说,她带着金山寺景区的工作人员去拾麦穗,到了麦子地,她第一个开始捡拾麦穗。
“地里落了那么多麦穗,太让人心疼了,老百姓种麦子不容易,不能让已经成熟的粮食再浪费了。”提起当年拾麦穗的情景,齐素萍爽朗地笑着,满脸的自豪,在她的带领下,工作人员都跟着捡拾麦穗,虽然烈日当空,但是老人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中午也不回,和大家一起就这干粮和开水大发了午饭,一直忙到麦穗装车,她才和大家一起回“家”,而此时她因为一直底头眼皮已经浮肿。
“那年我们捡拾了4万斤小麦!”提起当年的“壮举”,齐素萍老人很有成就感。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