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熊召政:10年完成37万字《张居正》

  •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0-06-09

  

  走进书店,看着满满当当的书,熊召政在心里轻轻感慨:“汗牛充栋啊!熊召政,你如果想让自己的书放在这里不是当填书架的摆设,就回去好好写。”

  从1993年下笔写《张居正》到2002年完稿,上面的场景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每当灰心、疲惫、写不下去的时候,熊召政就到书店来一番这样的自我激励,再回到书斋,拉上3层窗帘,开了台灯继续埋头在稿纸上。这样坚持了整整10年,他成功了,2005年,《张居正》一书获得了当年的茅盾文学奖。如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开始热播,熊召政站在了万人中央。

  明朝只有一个宰相

  提笔写《张居正》时,熊召政正处在自己的一个转变期。用他自己的话说,当了20年的愤青,已经不再轻易喊着要改变世界,而开始沉下心来去想,推动社会变革的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他扎进历史书里,把史上有名的改革者一一找出来重读,读到张居正,目光就再也无法离开。这个人太与众不同了。

  张居正是典型的草根出身,他的祖父是个看大门的,不想让子孙重复自己的老路,就省吃俭用培养独子张文明读书入仕。张文明20岁考中秀才,第二年有了儿子张居正。张居正更厉害,13岁考上秀才,16岁就和父亲一起到省城武汉考举人。

  湖北的抚台顾东桥担任主考官,他看了张居正的文章赞赏不已,与张居正一番谈话后,顾东桥解下自己的腰带送给他,告诉他说:“年轻人,你将来要为国家承担责任,我这根腰带送给你,但你将来不会系这根腰带,因为这只是省级官员的腰带,而你是要佩戴宰相腰带的人。”

  后来,张居正果然当上了宰相。上任的第二天上午,他给一位官员写了一封信,诉说心志,这封信的内容,让熊召政印象深刻:“他说,自己当宰相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改革弊政,富国强兵。他写道:‘我知道改革非常艰难,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哪怕所有的明枪暗箭朝我射来,哪怕所有的陷阱在前面等着我跳,我在所不惜!’”

  张居正上任后首先整顿吏治,从中央部门开始,3个月裁了6000人。“当他宣布打发这些人回家的时候,人家气得想要挖张居正家的祖坟。想想看,这些高级干部混了一辈子才坐上今天的位置,你一上来,人家什么都不是了。”很多人跟张居正的仇怨就这么结下了,甚至延续到今天。熊召政就曾亲身经历过一回。有一次他应邀到一个地方讲张居正,一个听众站起来说,“你说张居正是一个改革家,可是我觉得他是一个大奸臣。”熊召政下来一问才知道,这名听众的祖上在明朝时是个大官,被张居正革职回家了,临死之前立了一个家训,世世代代都要记住张居正是奸臣。

  张居正领导的改革,不但得罪了强势集团,也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这两大集团对张居正的态度是一致的:或者尽可能地贬低,或者干脆绝口不提。直到近代,才有梁启超为他说了句话:“明朝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朱元璋,也只有一个宰相,是张居正。”

  “我就是张居正转世”

  1998年的清明节,熊召政从武汉到荆州拜祭张居正,一路打听,却几乎无人知道张居正是何人。熊召政到当地文物局询问,才最终确定张居正的墓地所在。

  走过泥泞的道路,到达墓前,熊召政愣住了。那只是一个小坟堆,已经被水淹得十分松垮,周围堆着大量垃圾。张居正生前为国家民生励精图治,死后被抄家削爵,子孙或自尽,或被流放,连家乡的百姓都无人记得他。熊召政在墓前站了许久,无法平息心头的震惊,他对着坟墓鞠了一躬,发誓“我一定要让人记住你”。从墓地走出来,熊召政看着自己满腿的泥浆,忽然间对张居正心有戚戚,“我感觉他的命运和我的命运在这个时空点上交叉,我就是他的转世。”

  回家后,熊召政在书房写下一行字:文学大三峡工程开始。从此,他不再出席应酬,每日深居简出,甚至将家具摆设都换成明朝的风格。有5年的时间,一个人在书斋,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和外界联系,白天也将三层窗帘拉上,打开台灯用钢笔写作。

  熊召政把写成了的37万字手稿给朋友读,朋友很快还了回来,“他告诉我,写得很像学术研究,实在读不下去了。”熊召政深受打击,拿着书稿反复思量,最后拿起打火机就点着了,“我非烧了它不可,因为人都有惰性,要是我留着稿子,在这个基础上改,根本就改不出来。必须重写。”第二稿完成后,他印了很多份,从教授到下岗工人,一一请教意见。拿回来之后,他又一把火烧掉,信心满满地提笔写第三稿。一气呵成写到最后一章,熊召政知道,这部书,成了。他放下笔,在书案前大哭:“我和你风雨相随,整整10年,现在你要离我而去了。”

  为张居正正名

  如果早20年,熊召政或许很难对张居正有这么深的认同。那时他志得意满,“人往往阅历越浅,越坚持自己的看法。那时,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画了一个圆圈,觉得这个世界都应该按照这个圆圈去运转才行。”

  今年57岁的熊召政,算是个成功者。17岁开始写诗,25岁时,凭借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获1979—1980年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30出头就当上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文学杂志《长江文艺》副主编。

  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到广州参加笔会,买不到软卧车票,托朋友好不容易才弄到一张。朋友告诉他,现在卧铺车票只有高干和有钱的个体户才能弄到,当作家很难有这个待遇。熊召政听了,走到垃圾桶前把车票一点点撕碎,转身下海当了商人。他做过高尔夫俱乐部,也当过房地产商,样样都做得风生水起。等他再写作时,已经没有衣食之忧,心态也变了,“经历过事情,懂得换一个方式和角度去看问题,想想别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武汉大学教授昌切曾评价熊召政,“周旋于官场与商场之间,对官商两界的内幕多有了解,深有会心。一旦重新操笔写小说,自然会推己及人。”熊召政告诉记者,写张居正,他下意识地将自己对官场文化和潜规则的所见所想融入其中,当记者请他举例说明时,他停顿一下,淡淡说了一句:“太多了。”

  理解张居正的过程,熊召政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中国知识分子总是把道德观放在第一,我也算是读书人,也曾经承袭了这样一种道德优越感,但后来我慢慢反思,一个人做人很好,和他能否担当责任,是两回事。张居正用人,主张用循吏,不用清流。循吏是既让皇帝放心、又让百姓获利、造福一方的官员。清流官员的个人品质非常好,清廉一世,但也—事无成。”

  张居正以强硬的手段革除利益集团,又打破读书人的道德优越感,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将来的结局不会乐观,但仍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我写书为他正名,不是要提倡做官可以不讲道德,而是想让人们明白张居正的苦心。因为读书人很难放下身段,而做事情往往会和很多不同的人打交道,这就需要变通,一味坚持道德标准,往往做不成事。张居正就是主张不要顾忌个人名声,要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心态来做事。”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