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09月16日 星期一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夏晓宾:“草根专家”最高学历是初中

  • 作者:王汉民 郭雪梅     来源:山东工人报     发布时间:2011-05-11

初中学历的“草根专家”

——走近中国智能电站安装第一人夏晓宾(一)


     编者按 夏晓宾,青岛供电公司修验工区继电保护班班长,只有初中文凭却“变身”继电保护专业的“技术大拿”,并成为中国智能变电站改造安装第一人。前不久,夏晓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今天开始刊发的这组系列报道,将带读者朋友走近“草根专家”夏晓宾, 一起领略这位不乏传奇色彩又有些“另类”的工人劳模的动人风采。


  “草根专家”,这是青岛供电公司许多领导和员工对夏晓宾的一种尊称。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这位公认的继电保护“技术大拿”一身绝活儿,贵为“中国智能电站改造安装第一人”,学历却仅仅是初中。
  继电保护专业是电力行业的一个尖端专业,它不仅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要求很高,而且从业者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知识。1976年,16岁的夏晓宾来到青岛供电公司当起学徒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报名参加了当时的山东省电力局举办的继电保护专业培训班,从此迷上了继电保护专业,这一干就是32年。
  参加工作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夏晓宾,没有被高深的专业技术吓倒,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他利用业余时间上起了夜校,先后读完高中、中专课程,接着学习电子技术、高等数学、制图……他出了这个培训班,又进那个培训班,就这样一上就是十几年,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他把点滴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在同事们的印象里,夏晓宾除了干活,就是学习。
     1979年,在省电力局举办的第一期继电保护训练班里,来自全省电力系统的60名学员大多数都是高中生,只有夏晓宾是初中生。由于基础差,刚开始上课时,夏晓宾感觉像听天书,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赶上去!周六、周日,同学们都去爬山郊游了,他依然在教室里自学;每天同宿舍的同学们起床总是看不到夏晓宾,因为他已经跑到操场上看书了。全班59个同学,几乎每一个人都当过他的“老师”,他谦虚地向每一个同学请教,同学们也非常乐于向这个好学的小师兄讲解。让夏晓宾印象最深的一个同学叫于良民,当时他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同学,夏晓宾有空就去求教,他总是有问必答。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在青岛电业局的技术比武中,夏晓宾一举获得继电保护专业第一名。第二年,他又蝉联该项目比赛的冠军。“双冠王”加身的夏晓宾,一下子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技能明星。
  随着经验技术的不断丰富,有心的夏晓宾开始了技术革新。
  继电保护校验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保护班常年进行,班里的继电保护试验仪器都是一件一件单独存放的,但每次工作前都需要有人把这些仪器连接起来才能使用,费时费力。一次偶然的机会,夏晓宾发现国内有这种专用的试验仪器,但上百万的资金让人望尘莫及。夏晓宾就像着了魔一样日夜研究这个仪器,琢磨着怎么能自己制作一个。
  那一段时间里,夏晓宾茶不思、饭不想,满脑子都是那台让他心仪的仪器。一天,他下班回家把妻子吓了一跳,只见夏晓宾鼻尖上糊着一块大纱布,“这是怎么啦?”夏晓宾笑笑:“哎,今天在单位做实验,不小心把电烙铁帖到了鼻子上,把鼻子尖烧了。”原来,夏晓宾好动手,经常用电烙铁做个小玩意,每次将电烙铁插上电,过一会儿,试试电烙铁热了没,就把电烙铁放在鼻子上试试热不热,可那天,他全神贯注于做实验,竟下意识地拿起电烙铁往鼻子前送,一下子触到鼻子上,结果把鼻尖烫平了。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专门进行继电保护校验的“试验车、试验盒”,将工作相关仪器进行了整合,每天拿过来就能用,不仅节约了时间、人力,还为企业节约了上百万的资金,使工作效率翻了一番。
  夏晓宾每天都要跟图纸打交道,当时他管辖的50多个变电站中,每个变电站有100多张图纸,因为每天都用,大多数图纸都变得模糊不清了。重新绘制一幅图纸至少要一个月,而如果运用CAD制图,将所有图纸绘进电脑里,图纸就可以得到彻底的保护,修改起来也特别方便,一个小时就能修改完毕。夏晓宾意识到这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2000年,他主动向工区主任提出由他来完成这项工作。他带领两名徒弟边培训指导,边摸索绘制,一个站一个站地硬啃,每天睁开眼、闭上眼,脑子里全是图纸。就这么干了一年多,当时青岛电业局已投运的50多座变电站近1万张图纸全部被绘进微机,使青岛电业局在全省电力系统中第一个实现了继电保护微机化管理。时至今日,一则发生在6年前的“土专家”改良“洋设备”的故事,仍在青岛供电公司职工中传为佳话。
    2005年11月,青岛供电公司对220千伏市中站进行改造时发现,当1号主变35千伏侧总开关在合闸位置时,如果控制电源断开后再送上,35千伏总开关就会跳闸。如果这一问题在接下来的2号主变更换过程中出现,将导致全站停电、市区大面积停电的严重事故。青岛供电公司立即致电生产厂家——法国马格里尼公司,但法国专家的答复是:设备的原理没有问题,解决目前的问题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变电站停电改造,不要说两三个月,就是两三天也等不了!一直在琢磨解决之道的夏晓宾,立即提出他的备用方案:对设备的二次回路进行改造。
     能行吗?这可是“洋设备”,没有先例,更没有设备的图纸和资料。征得同意后,夏晓宾将自己的改进方案发给法国公司,要求厂家给予确认。不少人担心法国公司不同意夏晓宾的方案,但法国那边很快有了回音:认可夏晓宾的方案!这意味他们同意中国的“土专家”给他们的“洋设备”动手术!
  次日,夏晓宾按照自己的方案对二次回路进行了改进,一个重大设备隐患彻底消除了。

剑舞峰巅显身手

——走近中国智能电站安装第一人夏晓宾(二)


    当2010年11月23日,青岛220千伏午山智能变电站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成为国内第一个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时,夏晓宾攀上了自己人生历程中的又一个高峰——带领青岛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的同事们,完成国内第一个220千伏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时,曾就电网建设与中方进行了交流,在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与奥巴马派来的两位大使的会谈中,刘振亚明确提到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方向。当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公布“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后,夏晓宾被震惊了,他被这个宏伟蓝图深深吸引,开始到处搜寻并学习智能电网的知识。
  不久,青岛220千伏午山变电站被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为首批智能化改造试点变电站的消息传来,着实让夏晓宾兴奋了好一番,他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干一番。2010年3月份,午山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正式启动。
  作为首批试点项目,午山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靠摸索。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进口设备需要测试,很多新技术、新产品需要尽快熟悉。智能电网啥样?没人知道,不用说国内,连国外也没有,不光夏晓宾没见过,连设备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都没见过。面对一系列难题,勇于挑战的夏晓宾再次进入了创造的兴奋状态。
  项目的第一个难点是设计。智能变电站中用到“智能组件”,这个新概念会是什么样子?夏晓宾首先自己开始绘制图纸,把原来分别放置的测试装置、监控装置等相关的设备组合在一起,它们能相融吗?凭借多年的经验,夏晓宾设计制做了一个试验台,把智能组件的相关装置、元件整合在一起,进行试验。一个个不相融的问题暴露出来,夏晓宾就一个个克服,直到处理到融合为止,避免了新设备运行后出现问题,将一些可能出现的隐患提前排除了。
  母线倒排操作是变电站最复杂的操作,以前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完成,而智能化改造后的母线倒排操作只需10分钟。这是一次技术上的大飞跃,是智能化的显著体现,但在改造中却遇到了难题。进行母线倒排操作时,根据相关规程要求,需要一个控制回路,但设计中没有,夏晓宾便自己制作了一个微型中间继电器,开始实验。
  接点容量小了,继电器就被烧;接点容量大了,就放不下,而且造价高。如何做得不大不小、恰到好处?夏晓宾反复试验,他废寝忘食地沉浸在这个试验里整整三天,进行了上百次试验,最后终于做出了恰到好处的继电器。
  最后一次母线倒排试验开始了。2010年9月15日23时,母线倒排操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夏晓宾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10分钟后,最后一步操作完毕,倒排成功,无一差错,现场的工作人员高兴得欢叫起来。
  青岛午山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中,大多数使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只有光纤互感器引用了国外设备。美国专家对产品过于自信,认定一天就可以完成安装,且要求由他们亲自拆箱安装。因此,夏晓宾没机会提前测试这一设备的兼容性。没想到,洋设备安装时却出了一系列连美国专家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证精确性,光纤互感器上需要加装一套保护装置,这就需要有电压。然而,从光纤互感器中只能引出电流,没有电压。这可怎么办呢?美国专家杰瑞犯难了。
  对设备了如指掌的夏晓宾,有条不紊地梳理着设备的情况。与同事们反复研究后,夏晓宾发现:如果从旁边一台设备中接出一个信号,过滤掉其中的电流,再对接口做相应的修改,就能把电压加在这套保护装置上了。
  刚解决完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现场环境远远比美国专家了解的复杂,还必须在室外光纤互感器附近安装一个温度控制箱,才能使设备达到应有的精确度。安装设备的停电时间只有两天,时间一下子紧迫起来。
  杰瑞立即向美国公司求援。第二天,另一位专家赶到现场,但依然没能解决问题。只剩一天时间了,必须在送电前解决所有问题,否则整个智能化改造任务就无法完成。夏晓宾皱起眉头思索着,围着设备转来转去。很快,他发现如果在光纤互感器的支架上装一个转接板,温度控制箱正好能卡在上面。问题迎刃而解,两位洋专家连呼:“Good idea(好主意)!”
  就这样,问题出现一个,夏晓宾这位“土专家”就解决一个,他和同事们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
    2010年10月9日,青岛午山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完成,成为我国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负责牵头此次建设改造任务的夏晓宾身上,自然又多了一个“第一”——中国智能变电站改造安装第一人。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