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希林:贴心书记好厂长
山东省宁津县化肥厂原厂长兼党总支书记魏希林,被工人们誉为贴心书记,总是得到大家的尊重与敬佩,多年如此。
他与大家心心相连的思想,与大家心贴心的境界,愿意为大家出主意当参谋的心态,自费万元叫大家相聚会的高尚境界,一直受到工人们的高度评价。
魏希林生于一九三八年,家乡是宁津县张大庄乡白菜魏村人,他出生的那年,正是日军从卢沟桥大举进攻中国的第二年,他是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长大成人的,深知国家贫弱受欺负的苦难,从小勤奋好学,立志报国,为国家和人民担当些责任。
他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干部,从群众中走过来的人,也体谅群众,早些年,他当过信用社的会计,也做过县政府的经济统计员,还参加过农场的生产劳动,更做过青年团的工作,当过公社团委书记,他在张官公社当团委书记时,团委工作获全县二十五个公社第一名,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他干得行道多,经历的事情多,也了解群众的甜酸冷暖,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求什么,盼什么,他心里明白,头脑清楚。
宁津化肥厂是个大厂,是国营企业,职工人数多且素质高,设备先进,全日制三班倒工作制,企业产品关系到全县农业的需求与收成好坏,也影响到全县经济指标的运行状况,更是涉及安全情况的三危企业,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该厂的班子成员组合和带头人的选用。
他是一九七五年末调到化肥厂任职的,先后任化工车间党支部书记,副厂长,厂长和党总支书记,一直和工人们打交道,也逐渐熟悉了化肥生产程序,更有一颗和工人心心相连的意境。
他常跟班子成员说“领导领导,一是领,二是导,领是走在大家的前头,叫工人向你学,跟你走,导就是不叫队伍出差错,把握前进的方向,不走偏道,别走弯路”。他跟别人这么说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保持个人的一身正气,保证全厂中层和工人队伍的正气。
工人们曾说过,他当上厂长和党总支书记那些年,除了开会和学习文件外,很少在办公室坐着,而是天天转在车间,走在厂区,问情况,查问题,找不足,再采取措施改进创新,使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从没有发生过责任事故。
他经常参加车间的生产劳动或设备维修抢修,工人们说,有一年夏天,车间进行维修抢修,由于管道里剩余的毒气自然排放,致使他晕倒在了车间,被工人们抬了出来,进行了急救才没有出现生命危险。
还有一次,他在一个车间检修设备时,手举大锤干活时,竟砸到了自己的脚上,被工人们背到了医务室进行了包扎救护,好长时间才恢复正常走路。
工人们讲的件件往事,老厂长件件感动人心的故事,大家都记在了心里,受感动了多年,念叨了多年。
工人们说,他当厂长那些年,不但关心生产营销情况,关心进厂买化肥的那些农民,关心煤厂的煤炭库存和质量,更关心职工生活的改善。
工作在厂里的回乡知青们说,当年他当厂长书记时,厂里的文化生活也是全社会最好的,受整个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羡慕,厂里有电影队,文化室,文艺宣传队,样样活动走到全县前头,文化活动也经常拿名次,受表彰,丰富多彩。
伙房里的饭菜,也是全县所有企业中最好的,洗澡堂也是最干净舒适的,职工的宿舍冬天暖如春天,样样事情都叫社会上羡慕,叫职工留恋,叫周围村庄的老百姓眼馋,就是因为厂里管理好,生产运营好,职工福利好。
身为厂长和书记,夏天下大雨他怕厂区积水,冬天下雪他带头清扫积雪,春天刮大风他怕高空落物伤人,还常到食堂查看职工饭菜的调剂情况,一心扑在工厂的全面建设上,面面俱到,心细如麻,当领导应有个疼爱职工的爹娘心,也应有个心细的婆婆嘴,这是他的一贯做法。
据说,当年化工系统年终评比时,全区十三个县市,宁津化肥厂总是获多项第一名。每到年终决算,会计和统计人员往往是整夜加班,他也陪同在一起,做后勤保障和生活服务,使加班人员感到温暖,心里踏实,加班也带劲,没有劳累辛苦感。
由于他工作出色,在改革开放的大建设的初期,他被调到了县城建委当主任,一直干到退休年龄才在家休息,但他同化肥厂职工们的情感一直不变,也不会变,因为他与大家建立的是工人阶级的深厚情谊。
当年化肥厂是个国营企业,牌子正,口碑好,是社会向往的地方,厂里招用的职工也要求素质高,那些年,天南地北的回乡知识青年,都安排工作或返回原籍,回到老家,宁津县有好多北京、天津、上海、济南等大中城市的知青进了化肥厂,当了国营职工,也感到骄傲自豪和知足。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变化,职工们回城的,调离的,回父母身边的,各种情况都有,多年后,人们相互思念,相互牵挂,盼望见面,重诉工友情。
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人们通过朋友圈和好友群,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天南地北的化肥厂人也建立了化肥厂工友群,大家常在群里回望当年的情谊,盼望能有一天再聚在一起。
魏希林知道这种情况后,支持热心人办一次大聚会,把当年的工人们邀到宁津来,再次见面,重叙旧情,并表示自己拿出一万元支持办这个事,使操办人员很受感动,更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六日,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济南等地的知青们分别乘车来到宁津,与宁津同籍职工汇集在一起,一百几十人参会,进行了大会交流,参观厂区老房屋设施,回忆当年的老事情,相拥相抱,含泪诉说,无比亲切。
魏希林在相聚的大会上,激动地掉下了热泪,哽咽而深情地回忆了当年的创业史,工厂发展变化史,职工们的岁月友情史,感动着大家的心田。
大家纷纷和老领导握手问候,照相留念,显现出领导和工人们的亲情,一片真诚的上下级关系展现在人们面前,真是当年情义满胸怀,今日重逢激情来。
工人们说,魏希林书记为大家聚会,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一万元,但他对自己的生活从来都是低标准,常年省吃俭用,舍不得吃穿花用。
剩饭剩菜从来舍不得扔掉,而是留用下顿再吃,穿衣服也是朴朴素素,普普通通,从来舍不得买件高档衣服,家中陈旧的家具更是舍不得更换,时髦的家电也从来舍不得购买。
他的老伴王兰芬,早年也是化肥厂职工,全心全意支持他的工作,支持他为老工人聚会而付出助力,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也是给老职工们精神上提提神,孩子们更是如此,都为父亲的做法而高兴,而赞成。
在后来的日子里,化肥厂工友群出现了新的面貌,多了些聚会相见的新话题,是信息交流最活跃的一个群。
天南地北老职工们的亲情越来越浓,魏希林虽已八十多岁,仍是群里正能量的带头人,仍和工人们心连心,心贴心。
多年来,魏希林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事,他想工人之所想,急工人之所急,办工人之所需的做法,始终记忆在大家的心中,受到大家的称赞,都说他是一个好领导,好厂长,好书记。
王有金,德州银行系统退休干部,1969年参军,原籍山东宁津县时集镇郭杲村,与《大刀记》作者郭澄清为同村人。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