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王裕庆:一个下岗职工的环保事业

  • 作者: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0-04-12

下岗职工王裕庆,经过反复实验研制出一种低投入高效能的治污排污化学配方……他说,人都是逼出来的,只要你不放弃,幸运和成功的天平就会偏向你。   
      虎年元宵节刚过,江西德安县的王裕庆老人就背着大包小包,匆匆踏上前往安徽宿州的长途班车。老王此行是去为当地一家民营企业进行环保设计。 
      江西省德安县有家不起眼的水处理剂应用研究所,办公点就在王裕庆家里,全所就两人,也没什么高端科研仪器。别看这不起眼的家庭作坊式机构,每年都和国内10余家中小型化工企业有业务来往。研究所在湖南、湖北、安徽等地也小有名气。这就是王裕庆下岗后创办的研究所。所里另一个成员是老王的儿子。 
                                  下岗生活陷困境 
      王裕庆身材魁梧,说话大嗓门,语言风趣,为人爽直,根本看不出今年已60出头。 
      王裕庆是安徽无为县人,1977年考入原江西大学化学系,1980年毕业分配到德安县萤石矿工作。在矿里,王裕庆先后当过老师,搞过工程建设,任过人民调解员。2003年,萤石矿实行企业改制,王裕庆和同事一同下岗。不久,妻子也从乡供销社下岗。 
      单位没了,别的同事都搬到外面去谋生了,王裕庆一家人还挤在破旧不堪的职工宿舍楼。由于交不起学费,王裕庆又执拗不肯去借,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女儿只有辍学回家。家里已揭不开锅。 
      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王裕庆和妻子商量,决定外出打工。可路费难住了夫妻俩。妻子只好到菜地里摘了些辣椒、茄子和黄瓜,到附近锡矿菜市场卖了200块钱,作为丈夫路费。 
      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多年工作经验,王裕庆很快在南昌一家化工企业找到工作。几个月下来,收入甚微,王裕庆觉得根本不能体现人生价值,最后卷铺盖回了家。 
                                  攻坚克难搞科研 
      在家里,王裕庆脑子没闲着,他给自己分析了一下:给别人打工卖苦力,日子还不如下岗前,自己也不甘心。投资办厂做生意,需要一大笔钱,还有风险,也不现实。唯一可拿上台面的就是年轻时学的化学专业。 
      说起大学时学的化工专业,王裕庆总是特别自信。当年班上30多个同学大多条件优越,唯独他是农民出身,所以他学习特努力。第二学年,他的成绩就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篇颇具分量的科研论文。 
      他了解到治污排污成本高,很多中小型企业承担不起。“如果能研制出成本低廉而成效显著的治污化学药剂,那市场就大得不可想象喽!”想到这,他觉得天无绝人之路,庆幸自己学的是环境保护专业。 
      说干就干,王裕庆把自己关在家里,一门心思搞起科研。他把当年大学课本都翻出来,重新温习研究。没有实验室,他就把家里阳台腾出来。买不起实验仪器,他自己动手制作简易设备。比如紫外线催化反应设备,就是用一根紫外光灯管和塑料瓶、泡沫塑料板组装而成。虽然简单,效果一点不比专业设备差。 
      经过180多个日夜的反复实验,王裕庆终于研制出一种低投入高效能的治污排污化学配方。那一刻,他激动地流下热泪。这半年,他几乎没有迈出房门一步,一半时间都是通宵达旦工作。 
                                    以点带面找市场 
      科研成果有了,接下来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2005年,王裕庆以3万元注册资金创办水处理剂应用研究所,专门从事工矿企业和城镇生活废水处理。科研所就设在家里,没有招牌,没有像样的办公设备,就老王一个人。后来人手不够,老王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叫了回来。 
      王裕庆琢磨自己没钱做广告,就先在一家本地企业试试,用事实来证明自己。他先悄悄提取了工厂废水样本,用自己的配方实验,发现净化效果非常理想。 
      于是他找到企业老板,提出帮助治污。老板听后又惊又疑:“环保局说至少要花40万治污费,你3万就治好,你一个下岗工人有这么大能耐?!”老板不相信。于是,王裕庆向亲戚借来3万元,往老板桌上一放:“这个污我要治不了,这3万元就不要了!”老板感觉王裕庆不像在开玩笑,将信将疑让他试试。 
      两月后,排污结果经九江市环保局技术检测各项指标都达标,王裕庆第一宗业务旗开得胜。造纸厂老板付费后,还为老王介绍了另一家造纸厂。在德安县就业局引见下,他又到湖南省浏阳市接了几家企业,均告成功。为了让客户放心,王裕庆常垫钱做方案。 
      正因“诚信”二字,他慢慢赢得了客户,也赢得了市场。目前,老王父子俩已为全国各地30余家企业成功治理了污水排放。 
                                 回报社会心胸宽 
      由于业务比较顺利,王裕庆家日子好过多了。一家人搬出已成危房的职工宿舍,在县城买了套崭新的三居室。妻子长年累月的腰椎病也能住院治疗了。 
      即使这样,王裕庆父子俩出差也舍不得买卧铺票,总是一坐十几个小时,在外面是能省则省。王裕庆有自己的想法,辛辛苦苦赚点钱不能乱花,一要扩大规模,二要回报社会。 
      2005年,王裕庆攒下创业第一桶金时,就一口气托在福建泉州打工的亲戚买回1100个书包捐给乡村的贫困学生。随后两年,他主动联系德安县科技局,拿出4000元作为科技人员下农村普及农业科技的生活津贴。 
      “5·12”汶川大地震那天,王裕庆恰巧出差到重庆。震后两个小时,老王向捐款箱捐出3000元。看到有献血车来了,他报名要求献血。医生见他两鬓白发,说啥也不同意,老王只好失望离去。 
      不久前,一次偶然机会,老王得知县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年久失修,主动上门捐出2000元。 
      现在的王裕庆,精神饱满,衣食无忧,他感慨地说,“当年下岗时我也没想会有今天的好日子,人都是逼出来的,只要你不放弃,幸运和成功的天秤就会偏向你,没有苦就没有甜”。

                                感言:心态成就美丽

                                    文/慕容素娟

      王裕庆像一股喷泉,在压力下成就了美丽人生。从“掉队”到“追赶”,再到“超越”,他用永不言败的信念走出人生的低谷,又走向人生的高峰。 
      其实,每个人都如同喷泉,如何将人生的挫折转化成喷泉的原动力? 
      豁达的心态是重要前提。有了它,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就不会被轻易击垮。 
      永不言弃的精神,是行动的力量源泉。它能使人生的经历变成一种积累,使人生的教训转为一种经验,酝酿出厚积薄发的人生态势。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