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与题画诗:诗助画意 锦上添花
《云山墨戏图》卷 宋代 米友仁绘 纸本设色 |
《仿董巨山水图》 明代 沈周绘 纸本水墨 |
《黄山图》 清代 梅清绘 纸本水墨 |
《山居诗意图》 明代 谢时臣绘 绢本水墨 完美地体现了唐代诗人杜甫诗句“竹深留客处,荷静纳凉时”的意境。 |
《太白山图》卷(局部) 元代 王蒙绘 纸本设色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历代文人所倡导。苏轼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写景佳句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林鹃。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诗中有画,意境清远,见诗如见画,吟诗如品画。古人云“每下笔皆默合诗人句法。或铺张图绘间,景物虽少而意常多,使览者可以因之而遐想”,意即诗画本一律,画家描绘景物与诗人相通,所造意境有画外之意,让赏画者有想象空间,出入画内外,神游诗境间。
诗助画意 锦上添花
在中国山水画及其题跋中,好诗佳作比比皆是,诗助画意,强化通感,升华主题,锦上添花。陆俨少先生有过深刻论述:“我国自唐代以降,及其末季,士大夫兼擅丹青,打破自比工匠观念,日渐取代民间艺人,登上领导坛坫。驯至五代两宋,沿习不替,操觚之士,无不兼擅诗文。苏子瞻、黄山谷辈领袖群伦,相扇成风。一图之成,兼以诗赋文章,叙述缘起,抒发情感,文字既佳,而又书字遒美。清辞丽句,虿尾银钩,相得益彰。向之仅书名姓于树根石罅间者,一变而占据突出地位,成为一图之有机结合。明清代兴,蔚为风气,图成而题句缺如,号称穷款,终成遗憾。于是向学之士,留意诗书,翱翔于翰墨之林,图文并茂,始称联璧。”走进中国历代山水画宝库,可以发现众多的山水画题画诗之瑰宝。
元代钱选题《孤山图卷》诗曰:“一童一鹤两相随,闲步梅边赋小诗。疏影暗香真绝句,至今谁负继新词。”孤山疏影、梅边暗香之景由诗生辉。钱选题《秋江待渡图卷》诗曰:“山色空濛翠欲流,长江浸澈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渡舟。”“翠欲流”点化“一天秋”的意境,“寒烟外”衬托“待渡舟”的久立之心情。元代吴镇题《秋江渔隐图轴》诗曰:“江上秋光薄,枫林霜叶稀。斜阳随树转,去雁背人飞。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沙涯如有约,相伴钓船归。”秋光、霜叶、斜阳映去雁,云影、翠微、沙涯迎归船,好一幅秋江渔隐图!元代朱德润题《松溪放艇图》诗曰:“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知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松溪放艇伴长龙,试君眼力数云峰,真是诗画一体,韵意一炉。
元代倪瓒题《虞山林壑图轴》诗曰:“陈蕃悬榻处,徐孺过门时。甘冽言游井,荒凉虞仲祠。看云聊异翰,把酒更题诗。此日交观意,依依去后思。”画虞山林壑,引依依后思,有效拓展了赏画者的想象空间。倪瓒题《江岸望山图》诗曰:“江上春风积雨晴,隔江春树夕阳明。疏松近水笙声迥,青障浮岚黛色横。秦望山头悲往迹,云门寺里看题名。蹇余亦欲寻奇胜,再过钱塘半日程。”真是春风春雨化浮岚,江岸望山美如画。
元代王蒙题《花溪渔隐图轴》诗曰:“御儿西畔霅溪头,两岸桃花绿水流。东老共酣千日酒,西施同泛五湖舟。少年豪侠知谁在,白发烟波得自由。万古荣华如一梦,笑将青眼对沙鸥。”两岸桃花,东老共酣,西施泛舟,笑看沙鸥,诗句把一幅花溪渔隐图点化得花团锦簇。
明代唐寅题《春山伴侣图》诗曰:“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春日担酒寻花,静坐泉头池石,诗句点出了韵味十足的画意。
明代沈周题《秋泛图》诗曰:“秋水浮空天影长,归来江上自鸣榔。白鸥飞过搀红叶,不觉微风陡荐凉。”秋水浮空,白鸥掠过,诗句把秋泛图写得凉意浓浓。
明代文徵明题《雪景山水》诗曰:“雪树埋踪鸟绝飞,空江蓑笠弄寒丝。良工妙得吟中趣,故写愚溪独钓诗。”首句“雪树埋踪鸟绝飞”就把雪景山水图写得寒气逼人。诗助画意,无需赘言。
清代恽寿平题《晚溪烟棹图》诗曰:“芦花一片水,昏鸦归暮山。山外荡舟人,看云溪上还。碧水涵秋空,鱼鸟如人间。吟诗爱遥碧,秋意满烟鬟。落叶声微茫,来从红树湾。”诗中巧用“归’、“荡”、“看’、“来”,把晚溪烟棹图写得动静结合。
清代华嵒题《清涧古木图》诗曰:“清涧之侧多古木,斜者直者藤结束。半枯半活各有情,拿云抱石自起伏。由来不与凡经接,得气只合老空谷。细草疏烟澹澹秋,太古泉声无停流。那许许由来洗耳,深潭见底澄光浮。何如此图足快意,涤去胸臆陈年愁。扫榻高眠时听雨,静听一日不下楼。莫笑山夫野性痴,就中乐趣无人知。”显然,题画诗要告诉赏画者,清涧古木图意欲引来快意,涤去愁意,静听雨声,寻求乐趣。诗句与绘画的结合,无疑有益于点化画中诗境,增强绘画作品的审美情趣。
诗情画意 源自心生
在上海博物馆所藏历代山水画中有不少题画诗,值得细细品味。北宋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卷》有画家自跋诗句:“帝子相从玉斗边,洞箫忽断散非烟。平生未省山水窟,一朝身到心茫然。长安日远那复见,掘地宁知能及泉。几年漂泊江汉上,东流不舍悲长川。”透露了画家遭贬时的茫然心境,有助于赏画者更深层地解读画作。
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题画诗为:“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诗中“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句点活了王云浦渔庄之景,那“凉”、“悲”之意又清晰地点出画家漂泊度日之心境。
清代王翚在《山水图轴》中自题诗为:“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灯细品茶。”画景入诗句,诗句顿觉柔美:清溪过小阁,昏鸦集秋树,画家十分怀念西窗榻上面对寒灯细细品茶的那一刻。赏画读诗者仿佛同对幽幽寒灯,闻到清醇茶香。
清代王原祁借王维诗题《仿古山水图册》(十二开之十)诗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句巧妙地以空示广,借声造景,暗示画家在尺幅之内营造了偌大空间。
清代弘仁题《雨后春深图轴》诗曰:“雨余复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唫莫倦,松风还可慰宵晨。”诗句的清旷冷逸与画中的干笔淡墨、简疎峻利、树木落叶、古拙质直相吻合,暮春之意跃然纸上。
髡残题《绿树听鹂图轴》诗曰:“绿阴初集北窗下,黄鸟时鸣古树间,安得心如墙壁似,一炉柏于对青山。”丛树成阴,北窗飞绿,古树春发,鸟鸣其间,诗意画境颇为幽邃。
石涛题《醉吟图轴》诗曰:“花入长安开必清,雨余唤起蚤人行。折来自晓堪怜惜,记得春风一样轻。”诗句映照下的江南山居岚光暮霭、苍然欲滴,此时此刻,惟有醉吟而后快。
画诗一体 情理交融
画上题诗,不仅画家自题,而且画家互题,历代诗人也为画家题诗。中国画的题画诗,有的见于画上,有的见于诗文集中。历代诗人,多有题画诗作,唐代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元稹等,都有题画诗传世。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高棅在《唐诗品汇序》中说:“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言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侈之于终……”这时,诗人辈出,诗歌的题材十分广泛,诗的风格多种多样,诗歌的技巧之高,形象之美,都是过去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从康熙时编辑的《全唐诗》和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辑录的《全唐诗外编》看,唐代有诗人2250余家,诗歌约50900余首,是自《诗经》到六朝1000多年间诗歌总量的几倍。这时的题画诗也多起来。从《全唐诗》看,上起李白,下至五代的荆浩,有70多位诗人作题画诗130余首……南宋初,孙绍远编的《声画集》也已收录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刘长卿、杜荀鹤、肖翼、吴融等的题画诗30余首。”(《故宫博物院藏历代绘画题诗存》,赵苏娜编注,前言)题画诗对于山水画,点题释景,吟咏画意,阐明画理,融入情趣,当然有时还完善布局,美化构图。客观而论,一画题诗,诗助画意。其实,诗画互动,一旦诗题画上,画即与诗浑然一体,题诗可谓“醉”入画中。
(作者系上海博物馆馆长)
最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