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纸是文房中的辅助性用具,多用铜、铁、玉、石制成,用于镇压纸张或书籍,以便阅读或书写,亦称为“书镇”。镇纸最初是由玉雕玩件及铜器演化而来。古代文人大多好玉,常将玉雕或青铜器置于手掌上摩挲把玩,在需要铺平纸张时又可兼用于镇纸,遂因此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文具。 镇纸的形态并无一定之规,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变化。《南史》载:“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南朝齐高帝曾用铁特制了一个非常粗大的镇纸如意,以备意外时作为棍杖,用以搏击。至于旧日的私塾先生,惩责学生所用的戒尺,其实也就是写字时所用的镇纸尺。而生活悠闲的文人,书斋所用的镇纸,就大多兼具实用和玩赏价值,尤以动物造型为主。 因镇纸为普见之物,数量众多,加上具有名人价值的传世珍品难求,升值一直较慢。故收藏镇纸,材质是重中之重,如田黄石、寿山石、古玉镇纸,都是收藏的焦点。其次是看镇纸的做工和形状,若是器形精美、雕镂细腻、剔透玲珑,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工艺价值,也是很受青睐的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