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君:美术考古与书法创作研究独树一帜
刘凤君,男,字龙朋,号神通居士,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蒙阴县。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山东大学任教。主要从事美术考古和艺术史教学研究与书法创作研究。
山东蒙阴人刘凤君
刘凤君是学界公认的美术考古理论体系创建第一人,昌乐骨刻文的发现者和鉴定者,崇山石祖林的发现者和鉴定者。济南四门塔佛头像回归的文化使者。他根据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根据对收藏爱好者们收藏的相关资料的鉴定和综合研究,发现了中国早期的文字--昌乐骨刻文,距今约4000-4500年,比安阳甲骨文早1000年左右。
刘教授现为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校聘关键岗位教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艺术学、考古学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名誉会长、少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山东收藏家协会艺术总监、山东盛世收藏文化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东方艺术院书画创作研究院院长、台湾汉光书会学术顾问。2002年被中国文物报社评为中国文博考古百位名家之一,2004年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服务局聘为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刘凤君教授是一位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他已出版《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研究》、《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佛像艺术》、《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研究》和《昌乐骨刻文》等学术专著,主编《美术考古学100问》和《四门塔阿閦佛与山东佛像艺术研究》等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部分学术论文已被翻译成英、日、韩等文字发表。长期招收和指导中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讲授过美术考古学、美术史概论、古代书画艺术、雕塑艺术、陶瓷史、佛像艺术、古代玉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通论、汉唐考古和中外美术比较研究等课程。多次领队主持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2000年获山东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刘凤君教授的学术专著和论文近20次获山东大学、山东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夏鼐考古学优秀研究成果奖。2001年10月,《美术考古学导论》被《中国文物报》读者投票评选为10种20世纪中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之一。
刘凤君教授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学书临帖自颜、柳入门,临二王和米等法书。其后又遍临商周青铜器铭文拓本。1999年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举办期间,他的书法作品获"国际荣誉金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自2004年以后多次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邀请,赴京为中央领导挥毫。
他多次应邀在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港、台地区演讲美术考古和书展。2002年7月,他应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邀请赴台鉴定和与该会商谈无偿捐献四门塔隋代佛头像并开具鉴定书,同时受该基金会委托,在山东省协调解决迎佛头像的各项事宜和负责业务工作。2002年12月17日佛头像顺利回归,他被誉为"四门塔佛头回归的功臣"。
刘凤君教授多次接受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山东广播电台、山东教育电视台、齐鲁电视台、台湾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济南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文汇报》(香港)、《现代教育导报》、《齐鲁晚报》、《美术观察》、《中外新闻》、《山东画报》、《文史哲》、《中国时报》(台湾)、《更生日报》(台湾)、《艺术家》(台湾)以及美国《国际日报》、《朝日新闻》和韩国《书艺文化》等媒体记者专门采访,对他的美术考古、艺术史教学研究、书法艺术和昌乐骨刻文与崇山石祖林的发现鉴定研究进行了专题介绍和高度评价。
最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