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杨国杰:六十能学艺 九旬育桃李

  • 作者:刘小兵     来源:中国名网     发布时间:2011-02-17

 

  

        杨国杰,一位学化学却成为教育学教授的跨界学者,一位桃李满天下、91岁还讲课的耄耋教授。

       初冬的太原,虽有些寒意,但阳光明媚,令人感觉很舒服。记者来到太原教育学院的宿舍,一座老式单元楼的二层,一个个子不高,戴着眼镜,满面红光的老人开门迎上前来。简短的寒暄之后,老人和我们一起来到书房,谈他坎坷的经历、辉煌的晚年和教学的感悟。他就是原太原教育学院副院长,一位学化学却成为教育学教授的跨界学者,一位桃李满天下、91岁还讲课的耄耋教授。

  杨国杰是辽宁枫城县人,1919年出生,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四书五经的学习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了他年轻时的精神追求。18岁那年,他考上吉林师范大学,成为县城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件难忘的高兴事。虽然他喜欢文学,但是他选择了学化学,因为他认为科学是能够救国的。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1937年风华正茂的杨国杰踏上了求学之路。

  大学毕业后的杨国杰到丹东当了一名教化学的老师,这时的他迎来人生中第二个兴奋期,此时“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民主”已经成为他新的精神信仰。虽然学的是化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爱好,大学时编过杂志,当老师后又给《安东时报》投稿,写关于新闻学的文章,得到了编辑的赏识和器重,让他负责编辑“拓荒”版。日本投降后,他又成为文学杂志《艺光》的主编,并深受鲁迅的影响,写了不少笔锋辛辣的杂文,还写了一些小说,其中有一篇名为《江上之歌》,其中的片断《鸭绿江之月》被谱成了动听的歌曲广为流传。他还导演了《雷雨》、《鬼恋》等话剧,一时间成为了丹东城里风头最劲的文学先锋。

  辽沈战役爆发前,杨国杰来到北平,1949年4月进入党的华北大学接受培训。当时他还曾经就“谁能救中国”与辅导员辩得昏天黑地。本来杨国杰思想上还有些转不过弯,但看过刘少奇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之后,真诚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参加了开国大典,见到了毛主席,让他从心里感到自豪。此后,他到太原兵工学校当教师,随后又历任教务科长、二部主任、副校长、副院长等职。195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坚定了无产阶级信仰,并决心为教育事业奉献他的全部。

  杨国杰深有感触地说,我从小接受中国优良文化传统——孔孟之道的教育,有着温良恭俭的性格,又受到五四运动科学民主的熏陶,这些都为我追求真理打下坚实的根基。最终,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选择教育事业,为之奋斗至今。

  “六十能学艺”

  “文革”中,杨国杰这样的出身和经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遭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住的房子比别人的都小,每天要去校办工厂做工,这些都没有让他丧失信心,但最让他觉得难受的事情就是不能讲课,不能教书。改革开放迎来祖国的春天,杨国杰重新走上讲台,听见打铃上课就高兴得不行。虽然此时的他已年近60,虽然手写一个字都疼痛不已。但当他又走上三尺讲台时,神采无比焕发,由此迎来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64岁时,杨国杰评上了教育学教授,这是他人生中最感到兴奋的事情,因为他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写成了国内第一本学校管理学的著作,成为学校管理学的开拓者,也使他“老夫聊发少年狂”,事业攀登到了新的顶峰。

  杨国杰主编并正式出版的全国首部学校管理学《中学管理》,虽然不是什么大部头,但毕竟填补了我国教育学领域的空白。他也因此走出娘子关,登上全国教育讲坛,并被选为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理事。杨国杰在会议上发言呼吁全国教育专家学者都来关注学校管理学、创建研究学校管理学,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大家发起成立了学校管理研究会筹备组。1983年10月,全国学校管理研究会在西安成立,杨国杰被选为首届常务理事,成为学校管理学学科带头人,并开始到处去讲学,他在60岁到75岁的15年间,应邀到四川、辽宁、山东、江西等11个省和十几所大学及教育学院讲学439场次。他还主编并出版了《学校管理资料实例集萃》、《中国实用方法大全》(被评为全国十佳图书)、《中国实用人际关系大全》、《青年教师五十问》等书。

  杨国杰在全国给中学校长讲学中,还给校长们送去不少他写的对联。回想“文革”有十年时间不能工作,他写的对联是“身逢左祸,报国无门”,横批是“无奈”。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果,他又送上对联,上联是“幸逢盛世”,下联是“报国有门”,横批叫作“得干”。在讲新课改时,他又写出对联:“抓住机遇,大展宏图”,横批是“腾飞”。这些对联不仅是他心境的最佳写照,也寄托着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殷切期盼。

  谈起这些,杨国杰难抑激动的心情,他说,没想到我教了一辈子书,我教学的巅峰,未出现在风华正茂的岁月,却出现在花甲之后。人说“三十不学艺”,我却享受到“六十能学艺”之乐。这是个人的幸运,更是时代的魅力。

  化人先化心,育人先育心

  杨国杰从事了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他始终认为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主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不乐学,别人让学,学不好,自主学习才会活到老,学到老。他是自我教育的实践者,终身学习对他来说,也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和乐趣。

  拿他本人来说,1987年离休时已经快70岁了,但他没有在家中颐养天年,而是到处讲学,还被学校返聘,除在本院继续任课外,还担任了本院学报的副主编,一干就是7年。从1994年11月起又被学院聘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指导全院的教学工作。

  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密切关注着教育改革各方面的进展和变化。2001年新课程改革在部分城市搞试点,他通过翻阅众多报刊,感到这次课程改革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过的,具有重要意义。他不顾83岁高龄,奋笔疾书写了“新教材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一文,发表在《太原日报》理论版。2004年12月,他又针对新课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撰写了《新课改引发的教育改革走向的思考》一文。2005年3月他又将全国各地开展新课改的好经验和做法、体会写成讲稿,以《教改动态》为题,在市教院举办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讲授。校长们高兴地说,听了杨教授的课,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搞好新课改的信心也更强了。

  杨国杰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走自己的路,开自己的花,绽放自己独特的芬芳”。这也是他追求的一种境界。2007年88岁高龄的他,发表了《心育定位与内涵——试论心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一文。文中谈到,心育即心理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它不应和德、智、体、美并列为“一育”,因为它们不是同一类型的事物,而是它们更深层次的、内在的心理机制。杨国杰进一步提出,化人先化心,育人先育心,育心应是人的发展、潜能的发挥、人格的完善的核心。

  杨国杰就是这样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寓学于乐,寓教于乐,寓工作于乐,寓笔耕于乐,其乐无穷。”他还表示了他的三个期待,一是健康地活到100岁,二是在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条件下,讲课讲到95岁,三是99岁还能写文章。他说,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还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一位老教育家令人感佩的爱国情怀。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