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李锦:   

毛岱宗:在中西融合中探索当代油画生路

  • 作者:辛牧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3-06-08

  
 

      毛岱宗(1955.3—),曾用名毛哲宗,别署黛宗,字彦达,号喆之、弘轩,堂号未了居,山东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人。 1973年考入山东艺术学校美术科,1976年毕业留校任教。 1978年入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艺术系副主任,讲师。 现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山东分会理事。擅长油画。作品还有有《农舍》、《白夜》等。  

      柔和的阳光,努力地挤进画室,忽明忽暗,营造了一种祥和而神秘的气氛。在这初夏时节,与山东油画界领军人物毛岱宗先生相见,我们首先谈到的话题不是绘画,却是哲学,还有政治、历史、文学和艺术,以及环保、东西方人的思维差异等。毛岱宗先生思路开阔,语言睿智,散发着浓郁的学者气质,给人的印象,犹如一汪清泉,清澈而源远。特别是谈到当今社会的一些焦点问题时,毛岱宗先生激情四射,其情其景让人不由忆起当年的校园沙龙。他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同时,喷涌着智慧哲理的思辨,倾听他的见解,大脑的细胞会渐渐地活跃起来,萎靡的思维亦有久旱逢甘霖的萌动。
  毛岱宗先生博览群书,学养深厚,特别是其对道家美学思想和佛家哲学心性的理解和诠释,颇令人折服。作为当代油画名家,毛岱宗先生在绘画领域有着不容置疑的艺术成就和地位。他注重绘画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善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问题,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探讨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艺术的感觉。可以说,他在油画艺术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然而,毛岱宗先生自己却异常地谦虚,他说,其实,多年来,自己一直行走在崎岖的求索之路上,致力于在中西融合里,踏出一条中国油画的生路。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成名的油画家毛岱宗先生,一直在社会各界关注的视野中。毛岱宗在绘画上有着令人惊羡的天赋,早年,他受西方油画影响较深,并试图从理论上解读西方绘画的语境,尝试取法、融汇中西艺术精髓为己所用。这个时期,他曾钟情于欧洲古典画法,很快也小有名气,引起业界瞩目。他于1983年秋天开始着手《红嫂》一画的创作,到1984年春天完成。为了创作这幅画,他多次前往沂蒙山区,寻访生活中的红嫂原型,收集了大量素材,脑子里甚至装下了几十幅红嫂的形象。红嫂,一位憨厚朴实的农家妇女,面对奄奄一息的八路军伤员,从容地解开衣扣,坦露乳房,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伤员的生命。作为画家,应该怎样描绘这一情节?让这样的情节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在毛岱宗的心里,作为女性的红嫂,周身散溢着沂蒙山农妇的特征,固然粗朴,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人性大美,若将这样一种美传递给读者,就应该赋予红嫂以理想中想像的美好形象,用古典的绘画方式体现写实主义的精神。就这样,毛岱宗将自己脑海里一个个的红嫂形象反复揉和,升华为一种特殊的美,这种美,有着圣母般的威仪,有着少妇般的性感,有着少女的矜持和含蓄。这在对红嫂面部表情的自然刻画上和对其乳房亮泽温润的光线运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美,让人震撼,让人景仰。尤其是读者会从这种圣洁的美中,感受到真正的青春魅力。从作品构图上,解开衣襟的红嫂和横躺的伤员自然构成的“十字”型画面主体,还隐含着一层更深的寓意。这幅画问世后,引起业界好评,先后在《艺术天地》《中国美术全集》刊载,成为时代的经典之作,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里。毛岱宗先生以古典形式手法的尝试,探索的这种崭新的绘画语言形式,得到了韦启美等导师的肯定。然而,他却没有兴奋。没有满足。他在思考着,《红嫂》画法的探索,《红嫂》的艺术生命,究竟来源于哪里?是欧洲古典主义绘画形式,还是中国传统艺术?
  毛岱宗认为,最大限度地延伸艺术生命,使艺术之树永葆青春,那就要躬身挖掘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蕴含的智慧,这是其他艺术形态无与伦比的。“油画”是一粒舶来的种子,能否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还有赖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和空气。于是,毛岱宗先生将创作心态逐渐归向了中国的道家对大自然的崇拜上。1991年,他创作了入选第一届中国油画展的《暖色田园》,标志着他的油画创作趣味正式转向了东方,他开始以虔诚的态度,以写意的精神,以诗意的情绪,在东方地平线上,展开了西方的油画布……
  1994年,他创作了《山村雪霁》,并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可以说,这是一件典型的用西方材质表达东方情怀的油画作品,作品介于印象与抽象之间,无论从色彩上还是构图上,都能清晰地洞察到毛岱宗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痕迹。人们从这次飞跃里,深切地感受到了毛岱宗先生纯熟精到的技法。特别是在画面上,西画表达方式依然明显,但其画境中油彩的洒脱演绎,用笔手法的肆意挥洒,布局的无拘无束,却是让人们更多地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这也标志着毛岱宗先生在中西融合中探索当代油画生路的真正开始……
  一系列的成功创作,使毛岱宗先生日益领悟到当代油画的真谛,那就是在写生中求得生机。油画艺术创作的根,扎向深厚的中国大地,才有生的根据,才有生的空间,才有生的原始动力。于是,他是那样果断地放弃了“熟”,放弃了自己多年积淀的“熟”,毫不犹豫地实现了绘画哲学上的“摒弃”,开始追求探索一条崭新的创作之路。他走向绘画的源头,走向大自然,滋养情感,从自然和生活中捕捉灵感。在写生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从外部表象上描绘风景的美,没有高高在上,以艺术家的身份去审视美的存在,更没有将草木河流当作自己在技巧上练习的对象,而是把自己的身心整个地交付给大自然,溶化到自己踏足的每一步生活里。面对鲜活的景物,他会忘却自己是一位艺术家,是一位画家,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农民,望着一道道山梁,一方方庄稼,一汪汪池塘……他是一个种植者,眼前幻化着饱满的种子魔力般发芽,顽强的嫩芽破土而出,翠绿的叶片迎风摆动,遒劲的枝蔓努力伸展,骄傲的高粱凌空抖动……面对这样的土地,感受这样的乡土,写生的过程,便成为他灵魂上亲近家园的过程。他笔下的画面,是他又一次由“生”到“熟”的孕育,是他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成活的,村头、街道、阡陌、水湾、农田、家禽……他从这些事物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色彩,感受到了支撑思维经纬的线条。就这样,他以自然之子的名义,以对大自然的绵绵情怀,以对生活的拳拳热爱,以对艺术的孜孜追求,让作品超越了一般的写生意义,获得了人性的张力,开始了第二次生命。1993年,毛岱宗先生一家从曲阜迁居到了济南,身居闹市,耳畔没有了鸟鸣、溪流潺潺、秋虫夏蝉的叫声,眼前没有了蓝天白云、远山和夕阳。失去了便更觉珍贵。他更加青睐于野外写生,收获阳光、清风、野草的快乐,感受小溪、泥土、山道的亲切,享受家园的温馨,并由此创作了《爱我家园》系列。前不久,台湾省南投县政府为其在台湾举办了《爱我家园》系列作品展,引起强烈轰动。
  在毛岱宗心里,写生便是创作,而且是更带有原创性质的创作,因为它是直接从自己的“生”中所得,从“生”的状态里求得。其写生作品表现了他深切感受到的风物、人情和景象,意境明快清新,情感真挚动人,语言质朴无华,在当代油画史上以富有浓郁生活特色的油画风格而为人称道。
  毛岱宗先生的写生油画大多取材于一隅一角,像《水边冬景》,一方凝结的水湾展示着冬的严寒;《红山石桥》,山脚的小桥承接着远方的希冀……其作品给人的是完整的风貌,鲜亮的主题,巧妙的构思。画面空间既概括又有丰富的细节,特别是色彩的营造,层次分明,节奏明快。毛岱宗先生写生作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完整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作过程中以丰沛的情感强化了作品的主题,在表达情景时,注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从他的《爱我家园》系列,可以领略到这种风采。《金秋》《红山岚秋景》中的色彩,纵横交错,一气呵成,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将人的视角引向厚重的色块,产生一种意欲穿透的力量,舒畅与痛快;《村落湖边》《秋阳小溪》犹如隽永的小诗,让人品尝不已,自然如此美妙,生活如此美好;而《残冬》《农院秋装》里蕴含的哲理则给人无限的启迪……这些作品以平面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表现得安然而富有特点,弥漫着深厚的生活趣味和人情滋味,给人的感受或温馨,或深省,或心动,或品味……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毛岱宗先生的真诚,感受到了他与大自然的融合,感受到了他绘画艺术里的生动,感受到了他传递给人们的蓬勃生机。
  近年来,毛岱宗先生的探索日趋成熟,画面更加自然平和,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可以感觉到,创作过程里的毛岱宗先生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田野小径,寻常院落,山村的老墙,榆树下的石桥,海边停泊的小船……既有西方油画的凝重和色彩,又有东方艺术的空灵和静美。
  毛岱宗先生的油画不光有着诗意的美,细细品赏,隐约中仿佛还会读到一种禅境,这与其一向崇尚道家美学思想有关。面对这一幅幅画,我们紊乱的情绪会平静下来,他那彩色的斑点,仿佛会弹出抚慰人们灵魂的乐律。画中的境界会引领我们不自觉地探幽。这种诱惑,来自于画中的境界,来自于画家的心性,有一种无法抵御的力量。《篱前菊花》的主题应该是菊花,那盛开的菊花,蓬勃生机,骄傲张扬,让人们为她拥有秋天而羡慕而尊崇。然而,毛岱宗与众不同,在构思时偏偏加入了“篱”,几道篱,凝练而孤傲,颇似国画线条。篱,虽然微弱单薄,枯萎苍老,却赫然立于菊之前,是为菊遮挡什么呢,还是为菊加上一道约束?任何张扬都不会也不可能无所顾忌,世界是方圆的和谐,其间的禅意令人回味。尽管毛岱宗先生没有将这部分作品像家园一样列为一个系列,但这却也是其创作系列之一,包括《逆光的牵牛花》中,花蔓的缠绕,花蕾的绽放,依然依附于“篱”,可以说是篱上的牵牛花;《有家禽的农院》《收获的农院》,农家能够安居乐业,甚至于存在,想必全是凭藉着那几根不起眼的“篱”;就连《瓜棚晨光》里的收获,累累果实,虽然招眼,其实也是凭了那几条虽干枯却支撑着生命承载着晨光的“篱”。“篱”,是毛岱宗先生在西画的材质上用中国绘画里简到极致的笔墨,概括出的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符号之一,这或许是毛岱宗先生又一个崭新探索的开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探索中创作,这是毛岱宗先生的使命,也是他的心性。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