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栋: 少年情窦 满纸乡思
少年情窦 满纸乡思
----记庆云籍中国当代优秀青年作家刘玉栋
刘玉栋,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这个名字目前的“出镜”率很高,体育界有一个,文学界一个。
做编辑、写小说的刘玉栋首先是一个老地质队员的儿子,父辈不平凡的经历影响了他的人生;而后他成了作家,专写小说,内容也多和土地及农村、农民有关。特别是他以童年视角关注社会人生、写乡村往事现实的小说在当今的中国文坛上可以说独树一帜。《给马兰姑姑押车》登上“200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2006年,《幸福的一天》又荣登排行榜短篇小说前三名。
刘玉栋,男,1971年出生在山东省庆云县齐周雾村。1989年高中毕业来济南就业并尝试文学创作,1993年开始步入文坛。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济南文联《当代小说》杂志编辑。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并发表了百万多字的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钟山》、《长城》、《天涯》等,并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杂志选登和入选十几种小说选本。出版有《锋刃与刀疤》、《我们分到了土地》等小说集。
《我们分到了土地》可以说是刘玉栋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发表于1999年第7期《人民文学》,《小说选刊》1999年第9期转载,入选《”99中国年度最佳小说.中篇卷》,获“首届济南文学奖”和“首届齐鲁文学奖”。该小说以新时期的农村改革为题材,通过“用童年视角观察并反映现实,用童性的心理来表达并反思社会现象”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刘长江、刘长河、刘土地、母亲、爷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对得到土地的态度和境遇。这些人物有的走入了他后来的小说之中,比如发表于2000年第5期《江南》杂志上的《平原三章》、发表于2001年第2期《长城》上的《葬马头》、发表于2001年第5期《人民文学》头题的《跟你说说话》、发表于2002年第5期《春风》上的《火色马》及发表于2003年第2期《阳光》上的《乡村夜》、发表于2003年第3期《中国作家》上的《丫头》等,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被评为当年度的最佳、经典或被其他杂志转载,有的还被评论家大力推崇。包括那篇登上“200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的《给马兰姑姑押车》和去年的这篇《幸福的一天》,都是写故乡、写农村、写往事、写当下,写看似少不更事的孩童眼中的所见所感,把“宏大的历史事件化为个人的经历和命运,欢乐和伤痛、迷惘和梦想……在个人生活的诗篇中幽微沉静地运行”(《人民文学》编辑语),因此也有人把他的小说称为“新乡土小说”。
是乡土,但一点都不“土气”,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为给即将出嫁的马兰姑姑去送嫁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少年红兵,在经历了期盼、争取、得到的一系列过程后,在激动的一夜难以入眠却在清早被抱上捆满衣被的马车上睡着了,从而耽误了自己初衷的满腹怨尤的感觉新鲜又朴实,丝毫不受年龄、地域的限制,让人拍案叫绝。综观这一时期刘玉栋的这类作品,不难发现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甚至是八九岁的儿童,天真无邪又往往体弱多病或多愁善感是他们的共性,注定了他们眼中的世界是真实的、充满希望的。且随着背景的不同,同一个人有时常常在不同的作品中出现。难怪有人说他:从乡村记忆写起,是少年视野中的乡村变迁史和少年心灵遭遇史的艺术活现。至于作品中的一些地名,重复出现不说,有的还是现实中的真实存在,比如“大山”(即山东无棣境内的马谷山)、马颊河(横贯鲁北平原)、齐周雾、李家坟、海铺等等,这更增加了作品的地域性和乡土意味。现在,他写作的视野开始转移,《幸福的一天》就是写一个农民因车祸而“灵魂出壳”漫游城市的故事,神秘、浪漫又现实性很强。
因创作“新乡土”,刘玉栋还被评论家冠为“现代乡土鲁军”的美名,同时他也是“七十年代人”与“新生代小说”作家的代表。因此在2002年8月被中宣部选拔到鲁迅文学院参加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进修学习,历是4个多月。这是国家第一次举办这样大型的活动,首期全国只有50个人,其中他的年龄是男作家中最小的。从北京回来后,他又发表了《公鸡的寓言》、《二水》、《幸福的一天》等乡村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当然他也创作过反映城市题材和工厂生活的作品,那种激情、那种写作风格也是很独到的,因为毕竟他曾在工厂工作过一段时间,毕竟他是个很年轻的作家。今年,刘玉栋再次被安排到上海社科院进修学习,这是他的又一次深造。作为高中同学,老徐衷心祝愿玉栋有更好更多的文学作品问世!
(刊发于《山东工人报》2007年9月15日三版)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