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李锦:   王有金   徐冠巨   王树国   程皓:   

杨之光:走毛主席走过的路,画真正的湖南人

  • 作者:     来源:中国名网     发布时间:2010-12-25

 

     只要谈到新中国人物画,就不能不提杨之光。杨之光是我国著名水墨人物画家,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其人物画创作,几乎在新中国每个重要年代都有代表性作品。
   从1954年创作《一辈子第一回》,到1999年画大型主题画《九八英雄颂》,杨之光一直与时代同行。作为徐悲鸿、高剑父等大师的学生,他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让传统国画承载现代性的内容,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新时期以来,杨之光把毕生重要作品1200件无偿捐献给国家,分别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博院、广州美术学院等机构。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从这些机构以及个人手中借出。这位平和睿智的老艺术家,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他曾说“大师满天飞就贬值了”,也曾说过“历史把我放在什么位置上,我就在什么位置上”。一语戳破名利的浮华和虚妄。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说得最多的是祖国、是学生、是教育,用他的话来说,“不新鲜了,但的确是真理”。 
 

    ○谈艺术——— 艺术不是政治的图解

 记者:60年来,你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的道路,也一直坚持只表现积极美好,拒绝黑暗丑恶,在美术界这条路是不是更难走?

 杨之光:欣赏艺术的以什么人为主?是普罗大众还是少数收藏家?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分歧。所以画家的风格差异也比较大。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毛病,艺术家对这些毛病的态度也不一样,有些人是讽刺、挖苦、打击,形成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其中有一部分是错误、歪曲的。另外一种是对祖国人民有真正的爱。我的艺术是歌颂中国发展中美好的、健康的、光明的一面,是一种现实主义道路。我曾经说过:追求美是我一生当中最大的乐趣。当然现在画派很多,看法不同,有的对现实主义评价很高,有的对当代艺术评价很高,可是在我看来,画画很简单,你画你的,我画我的,各走各的路,谁也管不着谁。

 艺术跟政治、社会的关系从来没脱离过,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生活习俗,都会影响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内容。你以爱或恨的态度出现又不一样。变革的时期,有几种力量在摩擦,你自己得做一个选择。这种选择是严肃的,而且是可以拿出来谈的。艺术不是政治的图解,不是“文革”中“四人帮”那种让艺术做传声筒,那不行,那是对艺术的摧残。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要去反映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进步的一面。我的爱是真诚的,尽管在“文革”中我也受了很多苦,但祖国是母亲,再穷再病也是母亲。

 记者:现在走这条路的年轻一代画家力量如何?

 杨之光:有,但是力量比较弱,需要鼓励。这次我也通过画展提出我的创作理念和创作经历,希望对这个路子有一个振兴的作用。我寻找素材的时候,劳动量是惊人的。一个形象,要画几十个形象来选择,实在辛苦。比如以前我画农讲所的题材,里面有湖南人、江西人,我就沿着毛主席走过的路走了一遍,画出真正的湖南人、江西人的典型形象。

 ○谈做人——— 我把所有作品都捐了

 记者:听说你把所有的作品都捐了,你的女儿杨红希望收藏一幅你的作品,还是花了100万元从一个藏家那里买来的,为什么捐得这么彻底?

 杨之光:我这个人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我爱我的国家,爱人民。而我对国家的感情都是用行动来表示的,不是空谈。不然,我就不会把我全部的作品都捐给国家,1200多件,现在我家里都空了。杨红花了一百万买我的画,我都不舍得。所以这次展览的特点,就是全部都是“借”出来的,公家借90%,私人借了一小部分。

 记者:捐画的时候,家里人都支持吗?

 杨之光:1990年我退休,到美国参加一年的研究工作,拿了绿卡,在美国生活了10年。后来我突然决定回广州,同时把我的1200幅作品全部捐给国家。当时没有第二个人会把这么多幅画捐给国家,我这个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一些震动,文化部因此颁给我一个“爱国义举”的奖状。现在我家里人都没有我的画。我做事情很绝,没有人会捐得家里空空的。当时,家人都支持,杨红还在美国发来贺电说:“这是爸爸的画最好的归宿。”这个境界就很高了,家人之间争夺财产的例子太多了。

 记者:你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杨之光:我是个透明的人,我的一切人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画也容易被理解。我很关心年轻人的成长,我和学生的关系是非常亲切的,像亲朋好友一样。比如学校里有什么困难,贫困学生比较多,再困难我也要捐几十万给他们。可以说我对学生的爱超过了其他。另外,我很乐观,我的画,都是画生活美的、引人向上的一面, 如果悲观的话,我早就完蛋了。我认为悲惨的经历、磨难的生活,对艺术家的成长会有帮助,艺术有时候不能在蜜糖里生长,生活中的苦,会有一种反弹的力量,帮助你继续活下去。

 

               

      杨之光,1930年出生于上海,广东揭西人。中学时期曾师从著名书法家李健学习书法、篆刻,师从著名诗人顾佛影(大漠诗人)学习诗词。1949年入广州市艺专及南中美院,从高剑父学习中国画,1950年考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稀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1953年至1958年任教于武昌中南美专学校南迁广州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教授、系主任、美院副院长。

      现为广州美院教授、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顾问、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1997至1998年间将毕生心血全部作品共1200件分别捐赠给北京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内建立“杨之光艺术馆”专馆。2002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广州番禺区落成。2003年10月广州美院隆重举行“杨之光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典活动。2004年6月出版《杨之光诗选》。2004年8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广州天河分校落成。2004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 番禺洛溪分校落成。2004年12月《杨之光自书诗选》出版。2005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成立三周年庆典活动在广东美术馆隆重举行。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