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收藏家眼里的“亿元时代”

  • 作者:诸葛漪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0-11-14

 

       收藏从回暖到复苏,从火爆到天价,2010年中国艺术品收藏拍卖价格屡创新高,春拍出现4件过亿拍品,黄庭坚《砥柱铭》更创下超过4亿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张大千《爱痕湖》以1.008亿元成为首幅过亿的近现代书画作品。10月秋拍中,一只清代皇家长颈葫芦瓶经过45轮叫价,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改写为2.5266亿港元……“亿元时代”成为媒体热议话题。然而,对几位参与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知名收藏家、艺术家来说,数字只是浮云,“饱眼甚于富藏”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理念。

陈燮君:用文化的眼光善待藏品

      为了世博会,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及其团队历时数年全球精选奇珍异宝,从罗丹博物馆、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世界最著名博物馆借来了330件文物,其中约90%展品首次在上海展出。 “世博后收藏”也伴随着世博落幕变得热门起来。对此,陈燮君最有发言权。他以收藏家李建忠为世博展馆“运河城曲”展区献展的5栋老房子为例:“收藏家和世博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象的联系,收藏家把自己的藏品拿到世博会进行展示,甚至进行创造性的组合。等一届世博会完了以后,这些藏品无论是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包括还是经济价值,大大地得到了提升。 ”

      陈燮君为大家指点世博收藏之道:“首先是展品的收藏,比如上海画家参与世博会专题艺术创作,画出了苏州河风景,此类艺术品收藏无疑会受到追捧。另外就是纪念品的收藏,历届世博会的徽章、活动纪念品、开幕式纪念品,哪怕是开幕式、闭幕式敲过邮戳的邮品,都能卖非常好的价位。比如说一张邮票在当时出来的价位和世博会之后价位不一样,有些邮品8月份在园区的时候卖8万多元,到了后期落幕已升到9万元。 ”

      陈燮君认为,上海世博会从邮票、明信片、摄影、绘画、书法、世博艺术、世博美学,包括世博音乐,都有丰富的收藏品等待我们去收藏。他特别提醒,除了从保值增值的角度进行收藏,更希望大家能用文化的眼光善待藏品。只有这样,民间收藏才能逐渐成为国家集中保护的良性补充。

张五常:论全面,没有人胜过我

      张五常的 “狂傲”在经济学圈内很出名,“你喜欢张五常吗?”甚至成为经济学者的分类标识。其实,他还是一位对艺术见解颇高的收藏家。在收藏家大会上,他用经济学理论演绎出 “乾隆藏品的价值有望比肩法国印象派画作”,语出惊人。张五常的“狂傲”源于自信,“在大学时,我成绩最好的科目不是经济学,而是艺术史。同学们的考试平均分数大都是五六十分左右,而我通常在九十分以上。 ”张五常甚至表示,年轻时很想走艺术之路,但搞艺术是近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为米折腰最后才读了经济学。

      张五常对收藏的兴趣始于1975年,那时他在香港研究玉石市场,此后,逐渐从玉石领域延伸到文物、中国画作。华人收藏家大会云集业内高手,他却说:“在某一个领域,在座的专家都能胜过我;但是论全面的话,你们胜不过我。 ”

      经济学讲究用数字、理性、逻辑说话,谈起收藏,张五常却成了感性之人:“对艺术的欣赏,我喜欢用单纯的直觉与感受,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中。我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或去研究作者思想的来龙去脉。”大学时代老师的一句话,“创作困难程度高的作品不一定是好艺术,但好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创作极其困难的”深深影响了张五常的艺术观。他收藏的都是自己眼中的困难之作,“规限越多,约束就越大。大有规限而又有新意的作品,是困难之作。 ”

      列数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张五常言辞犀利,他表示某位以写实风格出名并拍出高价的画家算不得艺术。他收藏艺术作品,在乎作者是否“有脑”、是否有感情。“没有脑、没有感情而有风格和技巧的,充其量我只收藏一‘件’。 ”

曹兴诚:学会鉴赏才是目的

      作为台湾联华电子公司荣誉董事长,曹兴诚被台湾媒体评为 “企业家最佩服的企业家”。在收藏界,他的名气也毫不逊色。苏富比全球副总裁詹姆斯·斯图尔顿的《我们时代的伟大收藏家》一书中,曹兴诚是入选的三位华人收藏家中唯一的在世者。

     曹兴诚爱上收藏纯属意外。上世纪80年代,他想赠送美玉给朋友,通过古董商买到了礼物。古董商希望培养潜在客户,送了曹兴诚几本品评玉器的书籍。喜好读书的曹兴诚埋头研究,却发现自己买的玉竟然都是赝品。收藏界常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说法。曹兴诚不然,他越是挑战博大精深的收藏学问,也越有心得。他的家被朋友们戏称为 “小故宫”,从史前青铜器到唐三彩,从北齐石佛像到当代艺术品,包罗万象。

      “收藏只是手段,习得鉴赏能力才是目的。有些人买东西,不研究也不欣赏,直接放进保险箱,希望将来可以涨价赚钱,这叫囤积,连收藏都称不上。 ”曹兴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收藏家大会上,他的演讲“中国古代文物的现代艺术性”让人忘记了他是半路出家的研究者,“西周晚期青铜盘,龙在盘里面,把青铜盘的一部分跟英国当代画家画作作比较,形态接近,实际上两个作品相差了两千多年。中国的文字演变到书法文字的时候,经过解构、抽象、重组,这也是当代美术的依据……”

      汶川大地震后,曹兴诚将重金拍到的皇家笔筒,再次以6500万港元拍出,捐出款项用于赈灾。 “收藏家不一定都是占有欲超强的怪物,也有人收藏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研究,并不那么在乎拥有与否。 ”曹兴诚不讳言,现在收藏更偏爱青铜器、瓷器、鎏金铜,因为可以用高科技手段鉴定真伪。一贯温文的他面对媒体痛斥:“市场假货太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 ”对待收藏,曹兴诚永远一丝不苟,“越有名的画家,假画越多。一些作假的骗子在拍卖场假拍假卖做出假行情,然后再转卖给无知的收藏家。 ”

丁绍光:能被替代的,没有价值

      两度造访华人收藏家大会的丁绍光对收藏兴趣颇高。他喜欢世界各地的民间工艺品,收藏了大量非洲木雕,也收藏中国字画,但丁绍光对眼下收藏市场现状并不满意,他的言辞锋芒毕露:“买到的画拿给行家一看,九成都是赝品。今年全球各地拍卖我的作品,全是假画,当然其中有的假画临摹得十分认真。 ”他曾打电话让拍卖公司把钱退给买家,收效甚微,“许多拍卖公司,你打电话告诉他们拍的是赝品,他们根本不听,照样拍。我觉得中国几百家拍卖公司太多了,该关掉并掉些。 ”

      谈起艺术,丁绍光恢复了淡定自若的本色,“当代画家和当代艺术”的论题被他诠释得深入浅出:“所谓的前卫和先锋意识,一旦被世人承认以后,而且变为商品,价值大大提升。从电影到电视,从电视到电影,到出现3D电影,现代美术运动的各种形式出现,人类视觉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造型、绘画、雕塑还能够存在?因为其他艺术不能代替它们,如果能代替,就没有他的价值。作为一个画家,如果有人能代替,也就没有价值了。 ”

      大会上,丁绍光疾呼建立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话语系统:“当代欧美博物馆,有雄厚资金的基金会作背景,但绝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抱着清醒的态度,什么代表当代,什么是当代艺术?20世纪初开始有艺术家推动中国美术运动的发展,但是限于当时的国情,没有成为一个机会。在国内一直到1978年,吴冠中才有一个条件提出了抽象主义,他提出来以后,仍然有很大的争议,但吴冠中提出的抽象主义是非常正确的。我认为,他是中国美术运动的杰出代表。 ”他强调,“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性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的评论界,中国的画界,什么属于当代,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 ”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