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桥镇:从“蔬菜公社”到“明星乡镇”
上了岁数的八桥人都还记得,30年前的1978年,“八桥”这个名字,在行政建制中根本不存在———因为专门为重钢提供蔬菜的缘故,当时名叫“蔬菜人民公社”;直到1981年,才更名为八桥人民公社,“八桥”两字第一次成为地域建制名。其后,几经变迁,1992年,“八桥”最终改建为八桥镇。
屈指算来,八桥作为一个镇的历史不过区区16年,但这并不妨碍八桥人对发展的坚定信念:今天,八桥镇已经发展成为年镇域经济总产值100多亿元的经济强镇。不仅如此,八桥还连续10年保持重庆市10强乡镇地位,连续10年荣获重庆市政府授予的“明星乡镇”称号,继续保持全国重点镇的地位。让八桥镇在30年间实现迅速腾飞的,正是勤劳智慧的八桥人。
在八桥镇,有这么一个“玩笑”:要表现八桥镇30年来的经济发展,统计图表中常用的柱状图简直无法使用。虽是戏言,却也能从一个侧面真切说明八桥经济发展速度何等惊人。
原因很简单。1978年八桥的年经济规模不过100万元左右,如今却超过130亿元,整整提高了1.3万倍!哪怕代表30年前经济规模的那根柱状图只有1毫米高,代表现在的那根柱状图却得有足足10多米高才行!
说起八桥的经济发展,八桥镇党委书记毕军感慨万千:“我到八桥工作10余年,看到八桥能从改革之初的一个为重钢、主城提供蔬菜的公社,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强镇,心中既感欣慰,又感到责任更加重大。”
事实上,八桥在全市的镇域经济排名榜上,从1995年的17名,很快跃升为1997年时的第6名,到2000年一举冲上第4名。此后一直保持在前5名的水平。
八桥底气
工业独占全区半壁江山
1995年,秋田齿轮落户八桥。正逢草创阶段的秋田齿轮,不过拥有10多台二手设备,100余名工人。时至今日,秋田齿轮却已经发展成为产值超7亿元,员工4000多人,设备价值超5亿元的全球最大摩托齿轮生产厂。昔日那个不起眼的小工厂,仅用10余年时间便有“身手”在全球化时代弄潮。
像秋田齿轮这样的例子,在八桥还有很多,它只是八桥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八桥镇能从30年前的“蔬菜公社”,一跃而成今日的明星乡镇,正是强大的工业实力,为八桥发展提供充沛的动力。
一组组数字更是支撑起八桥人的底气:除重钢、重铸外,八桥占了大渡口区属经济总量的50%以上;规模及规模以上企业接近80家,占全区的60%以上;至于国家免检产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指标,则占全区的60%以上……如今的八桥工业独占大渡口区属经济半壁江山。
发展奥妙何在?“我们有一大批发展良好的乡镇企业。”镇长王春江坦言。
耐人寻味的是,乡镇企业并非八桥独有,为何这里就能发展如此迅猛?这其中,“园区经济”的概念不得不提。
1996年,八桥镇双山村学习沿海乡镇企业发展经验,用地100余亩,引进10户企业,将乡镇企业集中联片发展,首开八桥园区发展之先河。同年底,园区即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2001年,双山工业园区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2亿元,向国家纳税1000万元。
在先行者的成功经验感召下,八一工业园区、互助工业园区随后跟进并迅速发展壮大,先后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乡镇企业示范区”。近年来,建桥工业园A区在八桥镇辖区内建成,以秋田齿轮、钰鑫集团为代表,园区经济续写八桥工业发展的新篇章。“重点骨干企业和增长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固定资产投入取得新的突破,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目前的八桥经济特点,王春江总结说。
八桥志气
产业升级孵化伟大企业
尽管成绩骄人,八桥人却敏锐地意识到,传统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面对未来,调整在所难免。
据王春江介绍,目前,镇域经济正在进行大的结构调整。比如双山工业园区的退二进三,区“五纵五横”及大量的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征地拆迁,淘汰了大量的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安全性差的企业。以后,不论是工业还是物流业都向建桥园区A区集中,不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低水平建设。企业结构上,普通传统的向高新技术发展转变,逐步向园区经济发展。同时,计划在外区县谈地建八桥工业园,把企业有计划地外迁,留住税收。
为“孵化”出优秀甚至伟大的企业,八桥镇制定了周密详尽的重点骨干企业的培植方案———确定75家企业为街镇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增长点企业。通过建立镇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召开重点骨干企业座谈会和定期到企业调研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遇到的困难问题,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甚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最感头疼的资金问题方面,八桥镇政府多次与银行协调,积极为重点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让企业的资金流不再“饥渴”,对其扩大再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八桥工业的调整措施目前已见成效———产值规模分别都达200亿元的长征重工和天安数码,近日也将落户八桥。“单说一个天安数码,如此庞大的产值规模,吸纳如此众多的人员就业,却不会产生什么污染,同时具备高科技含量,这正是八桥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谈及此事,毕军语带欣喜。
这也是八桥工业今后升级提位的序曲。
拆迁破题
小小卡片凝聚真情非公建党成效卓著
经济发展靠项目,项目发展的瓶颈是土地。如何安全、迅速、稳定地做好土地拆迁工作,就成为摆在八桥人面前的一个亟待破解的命题。
在拆迁过程中,八桥镇归纳出了一些好的做法:一是加强宣传动员,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广大拆迁户了解征地拆迁相关政策;二是不分上班下班时间,不分工作地点,尽心尽力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三是为拆迁户利益着想,化解矛盾,双方互相理解,推进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2007年,八桥完成交地3300多亩。
小小卡片凝聚真情
随着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挺进,越来越多的“农转非”人员急需找到新的工作岗位。就业问题事关民生大计,八桥镇想“农转非”之所想,制作了“就业服务卡”发放到他们手中,让他们能够及时稳妥地找到新“婆家”。
虽然“就业服务卡”只有巴掌大,但为了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帮助“农转非”人员找到新工作,八桥镇的工作人员们事先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提前将招聘会举办信息向社会公布,收集单位用工信息,鼓励和引导辖区用人单位积极接收本镇就业者,消除了求职者“不愿做工、不敢做工、不能做工、不会做工”的顾虑,真正做到了“企业用工我服务,需要就业我帮助”。
非公建党成效卓著
八桥的发展并非只是盯着经济效益看,在党建工作上也有不俗成绩。
八桥的经济特点决定了这里的非公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然而,就在这里,有超过40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党员人数多达600人。2008年,有8个单位的党组织被评为大渡口区示范党组织,有4家争创市级示范党组织。其中钰鑫集团的党建工作得到了有关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腾飞八桥 轨迹
腾飞八桥 巨变
198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重庆市九龙坡区蔬菜人民公社更名为重庆市九龙坡区八桥人民公社。
1982年,乡镇企业产值突破100万元,比1979年增长70%。
1985年,大规模发展乡镇企业,创办 “重庆金星啤酒厂”和“重庆八桥汽车装修厂”。
1988年,八桥乡乡镇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199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八桥乡改建为建制镇,八桥镇党委、政府成立。
1994年,八桥镇乡镇企业产值突破4亿元。西南建材中心批发市场征用土地300亩,拉开八桥镇城市化进程的序幕。
1995年,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八桥镇由九龙坡区调整为大渡口区所辖。
1996年,双山村用地100余亩,引进10户企业,将乡镇企业集中联片发展,拉开八桥“园区经济”发展的序幕。
1997年,八桥镇双山工业园区挂牌,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2000年,八桥镇工农业产值达到26.2亿元,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首届重庆市明星乡镇”。
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在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上,将八桥镇评为“重庆市明星乡镇”。
200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春晖路街道办事处,与八桥镇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2006年,八桥镇三次产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实现“百亿镇”的奋斗目标。
2007年,八桥镇实现镇域经济总产值116.6亿元,入库税金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
2008年,八桥镇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优秀乡镇”称号。
家住春晖路的张春生今年58岁,在大渡口居住已超过40年,“虽说搬过几次家,可都在八桥辖区内,也算是见证了八桥的变迁。”张春生说。
在他的印象中,哪怕就在10年前,当地人把到渝中区都叫做“进城”,本地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商场。倘若选择“进城”购物,公共汽车又少,单程动辄就要1小时。而平日放眼所及,除了重钢的烟囱,就是大片的农田。“手里是城镇户口,可眼前完全没个城市的样子。”张春生说。
到了50多岁,张春生说自己也终于有了“大都市居民”的感觉了。
过去40多年,重钢就是大渡口,大渡口就是重钢,而重钢的环保搬迁,将从根本上改变大渡口的城市形象。大渡口区此前区域定位为:新兴工业区、现代物流发展区、文化功能休闲区和生态宜居区。不久前,大渡口已将生态和谐宜居区放在了首位,优先发展人居环境,新兴工业区和现代物流区服从生态和谐宜居区。
位于大渡口核心位置的八桥镇,自然是这一思路的最先受益者。
随着全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迅猛推进,八桥镇的战略思路是“退一、优二、进三”,就是逐步退出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大力发展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如今,第三产业在八桥经济中的占比已达30%,而且大渡口区第三产业的增长几乎都集中在八桥。
事实上,“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本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就拿张春生提到的购物来说,八桥的变化之快,令人有今夕何夕之感。
2008年1月28日,位于八桥镇辖区内的大渡口区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开街。作为区里“四大重点工程”之一,步行街一期工程总建设面积5.3万平方米。随着沃尔玛、永辉、肯德基、新世纪百货等大型商场的入驻,大渡口区成为了主城“第六商圈”,而八桥人则成为了步行街的第一批客人。
如今的步行街不但极具现代气息,满眼望去,在25种植物簇拥下,形成了独特的园林式城市商业中心;公园融入城市,园林引入步行街,浑然天成。除轻轨二号线穿越步行街外,随着今年鱼洞长江大桥建成和轻轨二号线的延伸,步行街的辐射将由30万人扩大到100多万人。八桥人将以步行街这道最靓丽的风景线迎接八方宾客。
除了商业,八桥物流业的发展同样迅猛。龙文钢材市场、鑫鹏钢材市场、危化品市场、中药材市场大都是百亿级的大市场,在全市都有较大影响。
与此同时,近年来,八桥镇实施以新城为龙头的城建带动战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镇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新增城市建成面积近5平方公里,房地产开发面积达259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口近3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城明珠、金色世纪、天辰华府、晋愉·绿岛、锦天康都等住宅小区拔地而起,以香港城、国瑞城、天泰·金地广场、华立·时代广场为主体的城市中心区基本形成。
昔日的“都市农村”已不见踪影,城市化进程提速后的八桥正在向宜居城市的方向转变。
从“都市农村”到“第六商圈”
腾飞八桥 展望
五年再造两个八桥
对于八桥的未来,毕军有一个充满激情的展望:30年间,八桥镇乡镇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经济社会、城市建设、文明创建的和谐发展,构筑了今天崭新的八桥镇。面对直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八桥人迎难而上,终于创出了今天的辉煌。八桥镇将继续加快推进“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八桥人的目标是:到本届党委、政府任期届满之时,全镇三次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入库税金达到4亿元。全面实现综合实力增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社会文明进步的目标。已经完成了一段涅槃之路的八桥人,将以崭新的风貌,迎接辉煌的未来。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