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李锦:   

兰陵: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作者:     来源:中国名网     发布时间:2009-09-10

兰陵古镇,位于东经117゜,北纬34゜,始建于商代,西周时已是相当有名的城镇,春秋时为鲁国的城邑,战国至西晋,隋至唐初,均为县治,东晋改郡制,建国前曾两次置县。

兰陵,故名思义,据说因高阜上生兰,故名兰陵。但这个高阜,究竟是指的比周围稍高一点的现在的兰陵镇呢?还是城西2里路的汉书上说的温陵呢?旧社会温陵附近的农民到集镇卖香草,五月端午的时候,姑娘们争着买香草,缝香荷包,送给父母和兄弟姊妹们,带在身上防毒虫。这个香草人称都粱香或孩儿菊。叶像是菊科植物,但结子如小豆荚。这就是古人说的特别是楚辞上说的“兰”。所谓:离骚言其绿叶、紫茎、素枝,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今天这种平行叶脉的叶似麦门冬稍阔的兰花,是从宋朝黄山谷把这种植物误称“兰”(所谓一干一花为兰。一干数花为蕙)讹传下来的。所以到明朝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时候,在注解中把这种平等叶脉的“兰”,叫做兰花(意思是只有花是香的);古人说的“兰”叫做兰草(意思是根茎叶花都是香的)。兰陵.好像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农家都有种兰的习惯。兰陵东北60多里有山名兰山,临沂县曾一度名兰山县;兰陵西南20里路有村名兰城店。兰陵上有兰山,下有兰城店。兰陵上有兰山,下有兰城店。可见古代这一方农民,都是喜欢种兰的。

兰陵20里之内,有城东南荀子墓、高柴墓;城北萧望之墓、古镇原有土城墙东西3里,南北5里的大城墙,东门题“东海镜清”;北门题“文峰映秀”;西门题“逵达邹鲁”;南门题“街通淮徐”。

兰陵美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会喝酒的人,或者能吟几句古诗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李太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的。可见从唐朝到清朝,千余年来,兰陵美酒是被天下人颂扬的。据史料记载:兰陵美酒始酿于商代,古卜辞中的郁鬯酒,便是兰陵美酒的最早见证,乞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这里为楚国重邑,曾对中国思想变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代圣哲荀子,在这里两任兰陵令,为兰陵酒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两汉时期,兰陵美酒已成贡品。1995年秋,在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的发掘过程中,一个令整个世界酿酒业和考古界震惊的重大发现公诸于世,即兰陵美酒在沉埋2148年后被发掘出土,重新面世,经专家鉴定,这是目前世界上出土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直接印有贡酒名称的酒品,成为中国95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楚王陵以石成墓,墓道长117米,墓室面积850余平方米,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兰陵美酒置于墓室庖厨间,陶制球开缸内。泥封上印有“兰陵贡酒”、“兰陵丞印”、“兰陵之印”戳记,保存完整无缺。打开封泥后,一股浓郁的酒香溢出,令现场考古专家惊叹不已。经国内外考古专家鉴定,与今日兰陵美酒同为一宗,印证了兰陵美酒3000年的酿造历史。

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对兰陵美酒生产工艺进行科学分析,加工整理,并载入世界第一部农业科学经典《齐民要术》之中,使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留至今。

唐代开元盛世,歌舞升平,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兰陵酒业飞速发展,除贡奉皇宫外,还通过京杭大运河,远销江宁,钱塘等地。

伟大诗人李白开元二十八年五月来山东游历,经下邳过兰陵,闻酒香弥漫,见酒旗飞舞,于是痛饮神往已久的兰陵美酒,触发灵感,写下了:“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千古绝句。李白号称“诗仙”、“酒仙”,斗酒诗百篇,唯对兰陵美酒从色、香、味、情进行了综合鉴赏,描绘出兰陵美酒风格独特、色泽殊美、味压群芳的独特个性。当时,兰陵美酒已成为宫廷御用酒。天生丽质,国色天香的杨贵妃,对兰陵美酒情有独钟,“风吹仙袂飘飘举,凝是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翩翩舞姿,千种风情,万般神韵,尽显了兰陵美酒在皇室贵族中产生的独特魅力。

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饮兰陵美酒后,挥毫泼墨,写下了:“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的诗句。目前,这一巨联真迹仍完好存于湖北襄樊的米公祠内。由此可见,北宋年间,兰陵美酒与阳羡春茶驰名于大江南北,被誉为宋代的两大名产。

明代医学泰斗李时珍,饮兰陵美酒后,从医学的角度给予高度赞赏,在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中写道:“兰陵美酒,清香远达,色复金黄,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共水秤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常饮入药俱良”。

清代诗坛盟主王渔洋在《寄任同年》一诗中写道:“阳羡六班茶,兰陵十千酒。古来佳丽区,遥当王湖口……”这里不仅赞美了兰陵美酒的名贵,而且赞美了兰陵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区。因兰陵古称“东阳”,当时的东阳酒,就已远近闻名了。时已知用郁金酿酒,因郁金花黄,也称金花酒,花、华古时通用,也称“金华”酒。故历史上所称“东阳酒”“兰陵酒”“兰陵美酒”“金花酒”“金华酒”均指兰陵美酒。李太白饮的就是这种酒。

兰陵美酒由于历代有名,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曾获得“金牌奖”。解放后兰陵就建起了国营酒厂,并于1949年委派抗战前就当过私人酒店经理的王子玉同志任酒厂经理,重整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兰陵美酒。据王子玉同志说,远在抗战前很早的时候,兰陵美酒已不纯是古老的酩酒酿制法,而是兼有黄酒(黍米酒)和高粱烧酒的两种香味。

兰陵,这个小小的村镇,今天虽只是苍山县兰陵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但它却是春秋时的鄫国土地,战国时的楚邑,汉朝的兰陵县,晋和后魏时的兰陵郡。在《春秋》经传中,所有提到曾国的地方,属于山东鄫国的地方最多。在苍山县向城镇城前发现了鄫国古城遗址,1977年,鄫国古城址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遗址在兰陵东北30里,兰陵曾是鄫国土地是可信的。但据说当时附庸于齐,而兰陵被楚占有之前,是鲁国的地方。当然,鄫国在古代不过是周围几十里路的小国,没有现在一个县大,在春秋战国年代,时有所附庸,也是可以理解的。总之《史记》:荀卿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就是指的目前这个苍山县的兰陵镇。

兰陵自古多贤达。荀卿,赵人,名况(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也。仕齐为祭酒,仕楚为兰陵令。后亦谓之孙卿子者,避汉宣帝讳改也)。《史记》说年五十始游学于齐。”以后,刘向序荀卿书亦因之。惟应劭《风俗通义·穷通篇》说“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诲学。”当以后说为是。所以黄以周说:“游学必幼年事,五十游学断无是理。” 可见荀卿是幼年到齐国稷下,先当学生,博览各种学派,增长见识,以致学识渊博。到齐襄王时,尊为最好的老师,时称“最为老师”。曾三为祭酒(按:理食必祭先,饮酒亦然,必以席中尊者一人当祭,后因以为官名)。后为齐人所谗,乃适楚。认为荀子活动时间从公元前298年到238年(春申君被杀)的60年之中。在齐约40年,在楚约20年。在齐游学期间约公元前250年前后,一度回到赵国,与楚将临武君,在赵孝成王前讨论了军事问题,这就是“议兵于赵”。离赵至楚,见秦昭王与秦相范雎(观政于秦)。离秦归赵,又至楚为兰陵令(一县大抵方一百里,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万户称长)。前238年,春申君死,荀子君失官家居,著书数万言。死后葬兰陵。

韩非与李斯同时,俱事荀卿 。当时荀卿罢官后,落户于兰陵,治学于兰陵东南约五六里路的山村。荀卿和弟子的法治思想,对于当时的中国统一和后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秦始皇统一天下,就是用的李斯的谋略,秦统一后的“书同文”,就是用的李斯的小篆,来统一天下文字的。总之,荀卿在兰陵教的弟子----李斯,对于中国的统一,有着不朽的功劳。

因荀卿汉以后称孙卿,目前兰陵城东的横山镇,城西北洪沟崖村,城东南的孙庄,孙家都是大族,可能是孙卿后裔。荀卿,可算是兰陵唯一的古圣先贤。城东北10里路的东堡子村高柴墓如是真的,高柴虽愚,但也不失为孔门贤人。

据《史记》载: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将王翦击楚,取陈以南至平舆地,虏楚王负刍。楚将项燕拥昌平君为楚王,反秦于湖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楚,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这段历史情况,在冯梦龙、蔡元放编的《东周列国志》里,说项燕奉昌平君为楚王,居于兰陵,缮兵城守,昌平君巡城,为流矢所中,军士扶回行官,夜半身死。项燕泣曰:“吾所以偷生在此,为芈氏一脉未绝也,今日尚何望乎?”乃仰天长号者三,引剑自刎而死。按当时,淮南或江南,均无“兰陵”这个地名,今江苏武进县的南兰陵,是东晋以后侨置的。因之淮南的“南”字,如不是“北”所误,定是兵败以后逃到淮北。因为楚国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攻破楚都郢,楚怀王逃到陈(河南淮阳县)。以以后经顷襄王、考烈王、春申君为相,救赵后楚国复强,但也从未能巩固郢都。楚国都城,后由郢迁   (湖北宜城县),又迁都陈。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安徽寿县),早就在江北了,此时兵败,断无力过大江。显然是兵败逃到兰陵,兰陵算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从此,楚国就亡了。目前苍山县的这个兰陵镇,楚国的的痕迹,至今也可随时找到。如下雨之后,凡是流过水一方,只要留神,随时都可拣到当年楚国蚁鼻钱(形如马齿苋叶),群众呼为“印由”。“印由”有鬼脸、人脸两种。群众把它钻眼系在儿童的手脖上,说是避邪的。富裕家的小孩有带五六个的。总之,凡是在兰陵及其附近地区出生的小该,几乎没有不带过“印由”的。“印由”之音从何而来不知道,鲁南一带都是这样呼蚁鼻钱。可能是当时楚国金币“郢爰”的音转。因楚亡后,后世人民也不记得楚有几种钱币,所说有个“郢爰”,于是便以最贵重金币“郢爰”的名子呼“蚁鼻钱”,久了便讹为“印由”,这也是很自然的。

兰陵多学。汉时,兰陵县属东海郡。据《南齐书》载:萧何居沛时,侍中萧彪(萧何孙)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今兰陵镇小仲村附近)。御史大夫萧望之,是萧何的第六世孙。今兰陵城北2里路的三个大墓,其中有一个是萧望之的(“文革”中农民烧砖,把坟墓铲成平地,墓中之物,不知流落何处)。萧望之墓,讹传为萧王墓。萧望之字长倩,宣帝时,历任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宣帝疾笃受遗诏辅政。元帝时以师傅见重,多所匡正。后遭宦官弘恭、石显所陷,饮鸩自杀。萧望之,也算继先贤之后,兰陵有贤名的人。《南齐书》载:“晋元康元年,分东海为兰陵郡,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萧望之十四世孙),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这就是说兰陵萧整过江以后,率寓居江左的兰陵人,侨置兰陵县,兰陵郡,后又加以“南名”。南兰陵(当地人自称晋陵)的住户头面人物,大都是兰陵人侨居的。侨居南兰陵的萧整的曾孙萧道成,便是南齐开国皇帝。梁朝开国皇帝萧衍,也是侨居南兰陵的萧氏同族,这些都是兰陵萧望之的后人。

西汉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孟喜,字长卿,亦为兰陵人。他与施雌、粱丘贺同学《易》于田何的再传弟子田王孙。宣帝时,立为博士。他以六十四卦分配气候,以卦气言《易》。作虽已失传,但在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孙堂《汉学二十一家易注》中,均有辑录。惠栋在《易汉学》中,对孟喜的《易》说也有所阐发。

汉代另两个兰陵贤达人,要算疏广、疏受叔侄两个。疏广字仲翁,少好学,善春秋。家居教授,远方的人都前来就学,征为博士。宣帝时任太子太傅。其侄,疏受亦任为少傅,朝廷以为荣。世称“二疏”。在位5年,皆称病还乡。后世用来作为“功遂身退”的典故。还乡后,不为子孙治产业,并将银钱散乡里穷人。常说:“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盖其过。”一时传为名言。唐李白诗句有“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从萧望之、孟喜、疏广、疏受……这些人物看来,正如西汉班固谓:“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刘向亦曰:“兰陵多学。”

西晋分东海郡为兰陵郡时,郡治在峄县(今枣庄峄城);后魏置兰陵郡时,郡治在今苍山兰陵;隋废郡为兰陵县时,县治在令兰陵;唐武德四年仍改丞县,县治在今峄城;金明昌六年又改兰陵县,县治在今兰陵;贞祐末,移置今枣庄市峄城镇南,后为峄州治所。汉东海郡有丞县,峄城西大河为古丞水,古丞县旧址,在今峄城西北里许,古丞水西岸。

北齐时,文襄第四子高长恭(孝瓘)封为兰陵王。《北齐书》“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长周军,逐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援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此曲后为南北朝和隋唐乐舞节目。舞蹈者头戴凶恶威严的面具,身穿刺绣红袍,腰系透雕金带,手持短棒翩翩起舞。唐代称此乐舞为《大面》,也称为《代面》,后者并载明表演者“衣紫、腰金、执鞭也”。这个歌舞内容,后又成为唐教坊曲的词牌名,称为《兰陵王》,3段130字或131字,仄韵。周邦彦咏《柳》,填此调最为有名。但一般以130字者较常见。舞曲宏厚古朴、悠扬动听。隋朝把此曲收入皇宫舞曲之中。唐玄宗李隆基“因其非正声”,下令禁演,以后渐渐失传。

隋高祖第五女阿五,封为兰陵公主。美姿容,情婉顺,好读书,高祖至为钟爱。18岁嫁于河东柳述,对舅姑甚孝。隋炀帝即位后,贬徙柳述,令公主与柳离绝另嫁,公主不允,忧愤而死。时年32岁。

唐代散文家萧颖士,字茂挺,也是兰陵人。开元进士,曾任秘书正字、扬州功曹参军等职。致力于古文写作,自谓“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与李华齐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曼无与比。

元末明初的戏曲作家贾仲明,一作贾仲名,号云水散人。原为淄川人,明成祖即位前,他曾为侍从,后退隐兰陵以为家,卒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之后。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存《玉梳记》《菩萨蛮》《玉壶春》《金安寿》《升仙梦》5种。《升仙梦》全剧皆用南北合套,打破了元杂剧的规律。一说《裴度还带》《录鬼簿续编》也是他所作。

与贾仲明同时的另一个兰陵人徐孟曾,号爱梦,世业医。幼而颖悟,书史涉猎,医家诸书皆诵。治人之疾,一诊视间决死生。士大夫多称誉之。然气岸高峻,时人以为矜傲,呼为“憨斋”。日与同好更唱迭和,浅斟低吟,以适其所乐而终。

明代有名的才子书《金瓶梅》的作者笑笑生,也是兰陵人。最重要的证据是1931年北京文友堂书铺在山西太原的分号,从介休县购到一部木刻大本《金瓶梅词话》。书首有一篇欣欣子的序言,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确切的知道,笑笑生的籍贯就兰陵。因为兰陵美酒(黍子、郁金酿的)的别名也称“金花酒”“金华酒”“东阳籍”;由于是黍米酿的,度数低,所以妇女爱饮。实际上西门庆一家嗜金华酒,正说明爱饮兰陵酿的黄酒。更证明了笑笑生是兰陵人。

再如天津师院教授朱星,重指清代学者旧说,力主《金瓶梅》的作者是江苏太仓人王世贞。徐州教育学院老师张远芬,写了两篇文章与他争鸣。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收获,是考出了“明贤里”也是指兰陵。在《金瓶梅词话》欣欣子序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欣欣子书于明贤里之轩”。关于欣欣子,各家学者都认为他就是笑笑生,这已成了定论。“明贤里”是指什么地方,却一直未能考证出来。此次张远芬在《南史》中查出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原名叫“明贤”,而东昏侯是萧望之的后代,原籍就是兰陵。所以兰陵(南兰陵是侨置)就是萧明贤的故里。简言之,即明贤里也。这样,“欣欣子书于明贤里之轩”这句话,就可以翻译成“笑笑生书于兰陵之轩”。在《南史·齐废帝东昏侯本纪》中,不单可以找出《金瓶梅》作者的籍贯,而且还可以找出西门庆和潘金莲这些人名的来源。这就说明,张远芬的这个考证是可信的。由此笑笑生是兰陵人,除去书上明说和西门庆一家爱饮“金华”酒外,这就有了第三个重要证据。

此外,张远芬还从《金瓶梅》中找出800个词语,分别于1980年8月和1981年2月两次到峄县、兰陵一带,作了方言调查。其结论是:(1)《金瓶梅》中的方言,凡外地人看不懂的,几乎都是峄县、兰陵一带所独有的语汇。(2)其余的部分虽然外地人也懂,但调查证明,它们也都是峄县(作过兰陵郡城)、兰陵一带人民的日常用语。(3)在《金瓶梅》中,峄县、兰陵的方言不是偶尔的点缀,而是从头至尾遍布全书,并且运用得极为准确自然。(4)无论是人物对话,还是作者叙述,在表达方法、句子结构、口吻语气等方面,也都符合峄县、兰陵人民的语言习惯,明显地表现出这一地区独特的语言风格。特别是俚俗切语(俗称瞎子语),对于证明《金瓶梅》作者的籍贯来说这更是千古难移的铁证。

据《明清进士题录》载:清代兰陵王姓一族,中进士5人(不算武的)。王访,清乾隆五十五年中三榜37名;王评,嘉庆七年中三榜95名;王寿,嘉庆十年中二榜70名;王鹏翥,嘉庆十三年中二榜94名;王思衍,光绪二十四年中三榜第一名。一个小小的村镇,在二百年的时间里,中了5个文进士,这数字可不算小。进士,在清代已是最高学位,状元、翰林也都是进士出身。

清朝进士王思衍,算是当时最大的功名,他也是兰陵人。任过清朝的刑部主事。他本是三榜第一名,按常规,不得状元,至少得探花。据说因为他的字写得太硬.皇上说傲骨不驯。因此殿试未中。庚子事变.他也未能随驾西逃,算是不受重用(太后还驾后,又用过他几天)。此人诗、书、画俱佳,而且还善于刻印章、刻玉、刻白瓷壶。精通《周易》和《老子·道德经》。老居乡里,注《道德经》。听说日寇入村时,他忧愤而死(也有人说自缢而死的)。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先驱,兰陵要数王思玷兄弟二人。王思玷从1921年到1924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过《风雨之下》《偏枯》《一粒子弹》《刘并》《归来》《瘟疫》《几封用s署名的信》等7篇小说。茅盾同志曾说他是文坛上的一颗彗星,一闪就不见了。实际上他是在1925年参加了兰陵豪士袁永平的响应北伐的革命军,于1926年在孔庄牺牲了。在那次革命军的行动中,兰陵一带牺牲了上百人。像有名的东庙上的道士郭和坤,就是在革命军打到沂南县界湖村时牺牲的。王思玷的哥哥王思璞,是兰陵小学的语文老师。他还有弟子王思瑕,教史地。

1947年,根据工作需要,以临沂专区的赵鎛县(原临沂七区)、兰陵县(原临沂八区)为基础,析峄县;江苏省邳县,成比原来大的兰陵县。总之,是析峄县、枣庄以东地区,江苏邳县以北地区,和原临沂县的七区、八区新置兰陵县。由于兰陵在拉锯战争中房屋被烧,县治设在作家贺敬之的家乡、抗日鏖战地点台儿庄。另一个小说人物,就是坊前杜季伟,他早就是《铁道游击队》小说原型人物的蓝本之一。据《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同志介绍,他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杜季伟同志。至于《青年报》上说的文立征烈士,当然也是铁道游击队的政委,但那是在铁道游击队活动的高潮以后,那时候杜季伟同志早就离开游击队了。

作字沟。苍山县兰陵镇东北约8公里处有一个村庄,这就是传说中仓颉作字的地方——作字沟。原来村内有仓颉庙一座,庙内供放着仓颉当年创造文字情形的石刻壁画。传说中的仓颉出生于今陕西省白水县,是黄帝手下掌管史籍的大臣,他除了长有跟别人一样的两只眼睛外,头顶和脑后还分别长有察天观地的眼睛各一只。仓颉随黄帝西征东伐,来到现今兰陵一带,看到这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人民安康,便辞别黄帝在此定居下来。时间一长,他就想,要是把这里优美的民间歌舞,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的制造方法带回陕西老家该有多好啊。怎么办?想了好多天,他受北面石楼山(现今抱犊崮)洞穴中岩画和家乡陶器上花纹图案的启发,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造字,把字符刻在树皮上记录下有用的东西带回老家就是。仓颉的四只眼睛全部睁开,互相配合,先是把世间万物最传神的形体象素以最逼真的符号模拟记录下来,然后分门归类注明音调。

作字沟南面的兰陵是战国时儒学大师荀子讲学终老之地,他的弟子之一就是后来秦朝的丞相——李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统一了度量衡,还命李斯以秦文字为基础,吸纳各国文字之长创立了统一的文字——小篆。李斯向他的老师请教文字方面的知识是学中应有之事,这样汉字的发展和统一又和作字沟连在了一起。

尽管汉字的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总要有一个首创者。这首创者一定是一位与东夷部族关系密切的优秀人物,不管他是否是仓颉,历史和人民都不会忘记这位对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隐于历史幕后的先哲。

与孔子同代的左丘明著有《左传》《国语》,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典范。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明是鲁国的太史,他的家乡即是与作字沟一河之隔的兴明乡金楼村(此地有青草堰遗址,传为左丘明墓葬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兰陵漆室女,忧国忧民,居安思危,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巾帼不让须眉,万古流芳。《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双剑合璧,文韬武略雄视千古。战国时期,齐国开办稷下学宫,荀子三为祭酒(学宫的首席学者和领导人),使其达到了那个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繁荣的最高峰;荀子的另一名高足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兰陵研习刑名之学,尝试制定法律应该不成疑问。依法治国的思想在这里发端,又证明了作字沟西南面6公里的造律头村的命名渊源所在。

全国解放,新中国诞生以后,为纪念战前的苍山暴动,兰陵县合并为苍山县,县治也移到兰陵东北50里路的卞庄。兰陵又沦为农村集镇,成为兰陵镇所在地。但是兰陵曾经是古郡,曾经是先贤荀卿旧治,曾被班固誉为“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刘向誉为“兰陵多学”。总之,自汉至今,照耀简册者,几乎代不乏人。更因为曾被大诗人吟咏过的兰陵美酒,至今飘香天下。因此历经沧桑,不为世人所忘。真是:

兰陵古郡几沧桑,万劫历经人未忘;可是步年风华茂,或缘美酒天下香。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