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积仁:东软掌门 “太极心境”
“进攻性太强的企业文化对东软不适合,我更喜欢东软成为以柔克刚的太极高手,外表看来平和舒缓,却具有绵绵不绝的功力”。对东软企业文化的定义,同时也是刘积仁性格的真实写照。
一个太极高手的表现应该是平和舒缓的,东软员工眼中的刘积仁就是这样的人,“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情,从没有见过刘老师发脾气、恐慌过”。
慈母身上学到宽容
刘积仁1955年出生在辽宁丹东,父亲是某铁路部门的党委书记,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因此,刘积仁很怕父亲。别人抽烟,他身上沾了烟味,都会受到父亲长时间盘问,父亲喝酒,刘积仁也只能在旁边看着,这也养成了刘积仁不抽烟、不喝酒的习惯。
母亲是个心胸宽广的人,“文革”期间,父亲被抓去游街,家里常常突然闯进一群人来搜家,一个造反派的头目占了他家一个房间来住。母亲对他们却很热情,“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宽容和承受能力”。
母亲的宽容让刘积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自己学习做家具、板胡,屋子里常常被他搞得一团糟,但是母亲从来没有责骂过他,“我在公司很少发脾气,从来不骂人,可能都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刘积仁17岁时,误打误撞进了钢厂。1976年,刘积仁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赶上“末班车”成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进入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前身),刘积仁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睡在刘积仁上铺的大学同学王凤列曾经说,他的成功一点都不意外,上大学时,早上4点天不亮,宿舍门没开,他就爬窗户出去学英语,这么执著刻苦的人,不成功也难!
读博士后,刘积仁被推荐到美国留学,并成为我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
困难磨走了飘飘然
大多数人与刘积仁打交道后都评价他是谦和儒雅的绅士,温和宽容、善于与别人打交道。其实,刘积仁也曾心浮气躁过,他的很多性格是后来在东软修炼出来的。
刘积仁在学校读书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当时一个系考上了2个硕士其中就有一个是他。可以说,刘积仁是少年得志,“想不优越,周围的人也会把你忽悠得飘飘然,你自己也觉得很了不起。”
然而,自从自己开始创办实验室到开公司,刘积仁就再也找不到飘飘然的感觉了,因为开公司,刘积仁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是原来做学者时闻所未闻的。
那时,刘积仁开始培养善意,开始思考,开始在并不完美的世界里不断创造和谐。慢慢的,他的心胸变得开阔起来。
奋斗十年赢得认可
创业初期,由于东北工学院老师对东软很有意见,经常会有一些流言蜚语传到刘积仁耳朵里。刘积仁很不服气,“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不仅完成了教学工作,我还在创业,在某种意义上,我做的贡献比你们大,你们有什么资格来评价我?”
那时的刘积仁情绪波动很大,“当时我年轻,火气很旺。当学校把一位教授的实验室分给我,有人破口大骂,如果我在场,我可能就要动武。”
此事不仅使刘积仁受到影响,东软员工也很受影响,刘积仁只好沉住气,鼓励他们:“你看,你们现在住的房子比奋斗了多少年的老教授都要大,你们的工资也比他们高,让这些老同志们理解这件事情是不太可能的,人家发一些牢骚又没有侵害到你,就忍了吧。”
2001年,刘积仁在东北大学全体干部会上述职时,第一次得到了东北大学公开的赞美,他的述职报告刚结束,全场就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为了这掌声,我奋斗了十年。”刘积仁说,这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做事情不要急于得到认可,对的事情只要你坚持,一定会得到支持。“那一天我很感动。”
■王选评价:"刘积仁年轻有帅才"
1996年,中科院院士王选的一篇文章极大地增强了刘积仁的信心。
王选1996年9月10日发布在《光明日报》的《从东大阿尔派的崛起谈帅才》一文中提到:“东北大学前任校长蒋仲乐曾对我说‘东北大学软件中心之所以成功,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刘积仁这个人。这些政策给了别人,可能收不到效果。’蒋仲乐指出了刘积仁的三个主要特点:‘学术上不断跟踪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懂经济、会管理,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人品好,胸怀开阔,很有度量,能顾全大局,不追求个人私利,也不计较小单位的局部眼前利益,注意发挥年轻人的作用、关心他们的利益。’蒋仲乐又说:‘具备前两个优点已经难能可贵了,而更难得的是人品。’”
王选在文中写道,在中国的国情下,一个集体能否形成团队精神,往往与该集体的领导人品质有很大关系。领导人过分追求名声和地位,就很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下属的功劳归到自己账上,从而引起内部矛盾;狂妄自大,听不进不同意见,做错了事不承认,谋私、心胸狭窄、记仇、分亲疏,只想自己成功、不愿或不支持同事成功等等,都会影响一个团体的凝聚力。近20年来,我接触过很多年轻人,学术或技术方面才华出众者并不少见,但全面能力或其他素质方面的一些弱点却限制了某些年轻人的发展。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