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再这样下去,没饭吃!
原题:《最近,我们的融媒体中心被我批得体无完肤》
为什么抖音、快手、视频号当中一些普通人用手机拍的某个短视频比你“认认真真”拍的新闻更具吸引力呢?
这是我和我们上百记者天天叨叨的话题,虽然我“苦口婆心”,但似乎收获甚微。
最近更有点急,我们的融媒体中心已经被我批得体无完肤了。
什么原因?
第一,电视记者总认为做视频自己才是最“专业”的,其他媒体和自媒体做的视频都是小儿科,瞧不上。
说到底,是“自以为是”。实际上是只重视了视频制作的专业,忽视了传播规律的专业,忽视了新闻内容传播“点”的专业。
我最着急的是,直到今天,纸媒的记者都知道视频怎么做容易传播了,电视记者摄影还是摄影,文字还是文字,编辑还是编辑,最后等着合成,就是没人发现那个最有价值的片段。
而往往是那个片段引爆了舆论,成了影响力最大的“爆款”。三人”侦察“,最后没发现”火力点”在哪,你如何打得赢?
第二,电视记者满脑子还是如何回去向电视大屏的栏目内容交差,根本不考虑新媒体传播的问题,只想着面面俱到的稿子,从不寻找那个可能最具传播价值的“点”,最后可能就是“面面俱到”,其实一面也没到。
说白了,是传统电视记者还没找到多媒体,融媒体记者多面手的感觉,融媒体记者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事情,而此刻,这样的记者往往能知道自己今天要传播的“聚焦”点在哪儿。
第三,我们传统媒体的记者也谈“新闻敏感”,但这里理解的新闻敏感已经有点滞后,传统媒体记者现在真正要训练的是“新闻直觉”,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可能引爆舆论的那个“关键因素”,我们很多记者显然还看不到。
迅速抓住这个“关键点”,然后迅速用手上的传播工具传播出去,你才是这次报道的最有价值的媒体和媒体人。
这需要精准的眼光。
新视频时代,应该已经有好几年了,我们电视人真的不能再墨守成规了。要用镜头,更要用眼睛。
对电视人而言,眼睛比镜头更重要。镜头已不是你的独门秘籍。如果你的“眼睛”不行,看不到真正能够引起关注的情节、细节、你即便有再好的摄像机镜头,那也只能是“高大上”的摆设,百无一用。
去年六一儿童节那天一大早,八一广场升旗仪式,大量的孩子在观看升旗仪式,据说现场非常“燃”。
我们去了一波记者,可我到中午也没看到我们发的消息。我问我们的融媒体中心,我们的消息怎么不见呢?主编告诉我在做电视稿,要到午间新闻才能发出来。
我说,如此“做派”,黄花菜不是“凉”了,而是“馊”了。除此之外,更让人揪心的是,没有采访到真正孩子看升旗时,孩子们爱国主义教育真正的“燃”点。
我很郁闷地说,时效没有,细节没有,我们还有什么?
我除了“苦口婆心”,更有痛心疾首,再这样下去,同志们,会没有饭吃的。
虽然相比较而言,大家认为自己做的还不错,可正因为这种还不错,可能会造成温水煮青蛙得结果。
怎么办?
我要求编辑部编前会除了每天常规的内容的讨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选出一个可能引起高度关注的“点”,电视、各新媒体、直播号……同时同步推送,一个月总能造成几次影响,你的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才能得到保证,你才有活下去的资本。
金石明(江西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第17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
最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