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60年代英模杨学珍“阴亲”始末

  • 作者:王有金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1-05

杨学珍是山东省宁津县大庄乡小安村人,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一九六六年夏天为给生产队防治棉虫而中毒牺牲,牺牲时才二十一岁,她是青年人的光辉榜样,是妇女中的楷模。

一、再说杨学珍

一九六六年七月三十日杨学珍是为给生产队防治棉虫而中毒牺牲的,当时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又是民兵连的副连长,加上她在临终前牵挂着剩余钱应及时交公,还有她向公社领导说,“她死后不要说是打药死的,那样会对防治棉虫人员产生思想压力,影响治虫进度”。其感人言行和做法,一度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中共宁津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为她立碑并撰写碑文,德州军分区下发文件号召向她学习,宁津县在县城和小安村设立杨学珍事迹展览馆和分馆,人们排着长队前去瞻仰,场面十分感人,大家流着热泪,坚定着信念,表示一定要向杨学珍学习,做个她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新人。

杨学珍的感人事迹被进一步总结提炼,由《大刀记》作者郭澄清为首的中共宁津县委通迅组撰写,拟定的长篇报道题目是《忘我无私的共产主义新人杨学珍》,配的社论是《向一心为公的杨学珍学习》,最后刊登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的《大众日报》上,占了整整两个版面,感动了齐鲁大地,教育影响了一代人。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在渐渐被社会“遗忘”之际,杨学珍身后却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儿,在当地一度引起了轰动。

那就是她找了阴婚嫁人!

微信图片_20240105162343.png

杨学珍生前照片资料

带着好多疑问,笔者去小安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坐落于村北的杨学珍坟墓和石碑,经过半个世纪的风吹日晒,字样也不那么清晰,刻有碑文的石碑也在一次大火中失去了右角,当年县委书记辛生和县长郭彦荣亲手种植的两棵松柏树,也在大火中烧毁一棵,村中的杨学珍纪念馆,也由于年久而塌落了房顶,缺失散了门窗。

杨学珍家人精心保存五十多年的《大众日报》一版原件,也已陈旧发黄,字迹难以辨认,且缺少二版大部文章内容,是山东工会融媒体中心郭晓明主任,找到大众日报融媒体中心汤代禄主任,才调阅出清晰的原件,重新与广大读者见面。

在后来的岁月里,杨学珍的父亲杨玉峰和母亲李芳泉也先后离开了人世,她的兄弟妹妹也大都生活于城乡,生活在村中的亲人,每当看到杨学珍的坟墓,觉得心中不是个滋味,顿生悲凉之情。

在与村干部、热心操办人,杨学珍的家人进行过座谈之后,了解了杨学珍阴亲的起始原因过程。

二、阴亲的起因

小安村的田地,大都在村庄的北部,而杨学珍的坟墓,就落坐于村北近处,来往于田地干活的人和家中亲人,每当上地收工都能见到,成了他们难以避舍得一块心病,勾起一些不愿回忆的往事。

在乡间,一个未婚姑娘的孤坟立于娘家的土地上,总是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按乡间习俗,杨学珍应找阴亲嫁人。

杨学珍的父母在世时,村中的老人们也曾和她们谈过这件事,但杨学珍的母亲顾虑多,毕竟女儿是当年的英雄人物,被人们轰轰烈烈地宣扬学习过,还专门设展览馆参观过,她自己也曾当过县革命委员会的成员,上过讲台,受过敬重,被人们称做英雄的母亲。

但她又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生前也曾跟孩子们说,“你姐姐孤坟的事,以后你们看着办就行了”,因为孤坟毕竟是母亲的一块心病和牵挂。

张大庄乡冯庄村早年有个教师叫冯春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考上了泊头师范,结婚后育有一女叫冯立云,年轻时因病突然离世,妻子也已改嫁,冯立云由奶奶带大,并已成婚,也嫁于同村一个叫冯吉春的教师。


微信图片_20240105164243.png

《大众日报》两个整版并配发评论报道杨学珍的事迹

冯吉春是个有思想的人,新潮思想和传统观念都有,村中人婚丧嫁娶之事大都找他商量办理,心细而有主见,冯吉春是杨学珍阴亲的热心撮合人,他生于一九六一年,从小就知道杨学珍的先进事迹,充满着崇拜与敬佩。

岳父冯春田的孤坟,也是他和妻子的一块心病,也曾想到过杨学珍,但杨学珍的家人是否同意为杨学珍找阴亲,能否同意与冯春田结为阴亲夫妻,他心中没底,按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他心中的一个高求。

冯吉春把这一想法给在乡敬老院担任会计的沈秀春提过,而杨学珍的五弟杨学武又是乡敬老院的副院长。冯吉春跟沈秀春说,“如果杨学珍家人愿意为她找阴亲,他手下有一个合适人选”,并向沈秀春说了细情,并表示对方有什么要求,提什么条件,可以全部提出来,一定给于满意答复。

沈秀春把这个话转给了杨学武,杨学武把情况又跟家人们做了协商,大家都赞成这门亲事。杨学珍的父亲是建国前的老党员,母亲还当过县革命委会委员,弟兄七人中有四人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应该说是进步家庭。

按照民间的惯例,冯吉春还给杨学珍的家人支付了一万元的婚丧办理费用,用于购买棺材,衣物和迁移中的一些费用支出。

三、肃穆的礼仪

二0一0年三月三十日,小安村的人们将杨学珍的坟墓打开,清楚地发现,她的尸骨完整地排放在那里,头发在头骨的上端,很是整齐光亮,整个身体,只是少了血肉,风化了衣物。

人们将杨学珍的遗骨移入到新的棺木冥婚衣装内,在女儿冯立云的引领下,在小安村人和家中亲人的目送下,由车队将杨学珍的遗骨送出小安村,又迎娶到冯庄,算是完成了阴亲婚嫁。

冯庄村算是一个大村庄,约有一千零几十口人,在当年人民公社时,有六个生产队。史料记载,该村是明朝永乐二年,即一四O四年人口大迁移时,一冯姓始祖从青岛即墨县迁移而来的,在此地安家落户,繁衍后代,被周围村人以冯姓做庄名,叫冯家庄,后来简称为冯庄。

冯庄村西是南北走向的漳卫新河,丰水年份,滔滔河水自南向北流淌,奔向东海,村中的水井是由河水和地下水脉自然形成的,多为甜水,井水与河水持平,滋润着大地,养育着父老。

据知,到二0一八年,该村有大中专生毕业生六十余名,也是文化比重高,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

由于冯庄地势好,靠近河岸,其它姓氏人家也慢慢移居该村,构成了以冯姓为主的多姓村庄,但冯姓仍占整个村庄人口的百分之七十,该村人自古团结好,村风正,民风好,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

冯庄的族坟在大河西岸,一九七三年由分散的家族墓地集中迁移形成,东向不远为河堤,西是庄稼地,据说,当年选择墓地时,也是请了风水先生给看的。

从村中去往坟地,要经过一座大桥,叫冯庄桥,大河两岸的人互相走动,是必须经过的桥,村上人给故去人上坟,也要经过大桥。

阴亲那天,冯庄的父老乡亲,大人孩子,亲邻近门,也都聚集在村庄路口,迎接杨学珍这位新媳妇。

整个婚礼显得庄严而肃穆,没有宣闹笑声,一切显得那么安静,吹打班子所选唱的曲乐也是庄重而严肃的,显示了对二位故去新人的尊重与敬仰。

在大河西岸的墓地,大家肃穆站立,婚葬礼主持人在众人的参与下宣读了悼词。

悼词的原文这些写的:

“今天,是我族成员难忘的一天,因为今天是为故人冯春田与原双碓乡小安村己故杨学珍女士冥婚之日。

大家记得,杨学珍女士曾是一位轰动齐鲁大地的英雄人物,她下学后,顶烈日,冒酷暑,战严寒,迎风雪,响应党的号召,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一九六六年七月三十日,给生产队棉田打药时,不幸中毒牺牲,《大众日报》用了两个版面宣传她的英雄事迹,轰动了齐鲁大地。

冯春田自幼好学,一九五四年考入泊镇师范,毕业后被保送到吴桥师范进修,后又分配到交河县泊头函授学校,奔波于东光、南皮、交河、故城的中心学校,给在职教师辅导数学。

后来,因家事繁杂和照料母亲,回家务农,任小队会计,文革期间患病身亡,经人介绍,与杨学珍女士结为冥婚,祝他二人,携手共腕,地下安息”。

悼词致完后,由本族人分成几排,先后灵前哭悼,并行跪拜礼,然后鼓乐队灵前吹奏,以示哀悼。

女儿冯立云举着迎魂幡,泪水相伴,在乐队的吹呐声中,慢步将灵车引入到冯春田墓穴,将二人合葬。

冯庄的族墓坟地,多了一位新人,一位当年的时代英雄,也给冯庄族坟增添了新的光彩。

自那以后,冯庄人再上坟,总是瞅瞅杨学珍的坟墓,看看杨学珍的英名,又总是记忆起英雄辈出的年代,想起杨学珍一心为公的英雄事迹,回望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那激情燃烧的乡村岁月。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