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礼(中科院常务副院长、院士):创新呼唤领军人才
白春礼 纳米科技专家和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等。
“古人云:‘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今天的人才即是古代所称的‘士’,只不过其内涵已更为丰富,外延也更为宽泛。”
说起创新的话题,白春礼特别强调人才的重要:纵观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乃至一个学科、一个产业的兴起。过去60年里,没有钱学森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就不会有“两弹一星”的成功;没有王永志等一批航天工业领军人才,就不会有“载人航天”的实现;没有袁隆平等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就不会有杂交水稻的今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经历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到“科教兴国”的战略,再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三个阶段。
“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核心是创新,关键在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白春礼认为,近些年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应该看到,我们的科技队伍中杰出的科技领军人才严重缺乏,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带动了新的学科发展或新型科技产业兴起的领军人才更是寥寥无几。“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领军人才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当前领军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对于这种状况,白春礼指出,科技创新是创造性的人类活动,要把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我国教育功利性太强,过于浮躁,这样的环境和土壤不利于培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领军人才。应试教育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必须彻底予以改革。在教学中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和启发式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实践密切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
“原始性创新的诞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许多对科技有巨大贡献的巨匠成名前都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和失败,因此不能简单地以短期的成败论英雄。”白春礼认为,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又要创造宽松、平等和自由的学术氛围。无数成功的事例表明,创新的火花往往在宽松、平等、自由的学术交流中迸发。当前,各级党政组织及整个社会要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的规律,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给予他们持续的支持。
白春礼提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必须依靠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建立健全项目、经费和用人管理制度,规范领军人才的职责、权力和行为,防止个人凌驾于团队之上,避免个体意识泛滥、任人唯亲等弊端;另一方面要给予领军人才必要的科研指挥权、经费使用权和人事聘用权,保证领军人才及时合理地调配团队资源,形成团队统一意志,提高团队绩效。
“原始性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科技发展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白春礼指出,我们必须尽快调整科学技术发展思路,高度重视原始性创新,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支持科学家的自由探索和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的科学前沿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以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
最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