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减税,便宜了谁?
出自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之口的“奢侈品国外便宜国内贵”,还有一系列的消费数据,让大家把目光集中在了“奢侈品减关税”上:奢侈品贵有什么不妥,减税又会带来什么?
[勘]
海南免税店“挤得跟地铁里似的”,
化妆品被一扫而空
如果你不太明白奢侈品减税会带来什么,可以拿“离岛免税”政策做个参考。
海南的这个政策如今实施已有两个月,首日即出现“免税如免费”的盛况。据说三亚免税店开业8天,客流量就已超过14万人次,而店内供客户所待的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米。
北京市民陈小姐最近从海南旅游归来,她在免税店并没买到什么东西,因为“被抢空了”:
免税店化妆品的价格相当于国内柜台的4到6折,所以我是带着“任务”去的,很多朋友都知道“离岛免税”,托我带化妆品,为此我还列了一个单子。
三亚免税店一般是早10点开门,那天上午10点多我到门口,还排了一小会儿队。
结果等我进去一看,发现化妆品柜台上,大品牌基本上已经被清空,只剩下一些眼线液、睫毛膏什么的可以买。这么一来,我手里的清单就没用了,只能捡着还能买到的东西,挨个儿打电话问朋友。
当时大部分人都是挤在化妆品区抢东西,真是特别特别挤,挤得跟地铁里似的。但是旁边卖衣服、箱包、手表的区域就没这么多人,因为这些商品单件5000元以下的很少,很容易超过限购5000元的额度。
不到一个小时,到中午11点的时候,所有化妆品就都被抢完了。我也抢到了3000多元钱的化妆品。
[批注] “离岛免税”照出国内消费疲态
网友“大漠媳妇儿”:海南离岛免税首日7000人扫货是内需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出的是民众对国内某些消费市场的疲态与失望,更照出了终端价格中高税负对消费意愿的钳制与蚕食。
[疑]
百亿美元消费流向海外,
减税是不是只便宜有钱人?
“离岛免税”的购物大军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缩影。
世界奢侈品协会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达146亿美元以上,从而超过日本坐上全球奢侈品消费头把交椅。同时,报告又说,中国人在国外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消费严重外移。据商务部统计,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中国市场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去年中国人购买的奢侈品中有56%是在海外消费的,内外差价过高是导致中国奢侈消费外流的主要原因。
境外疯狂购物,国内消费又如何?根据统计局数据,前五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同时,5月CPI同比增长5.5%,涨幅创34个月以来新高,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物价涨、消费缓,商务部减关税的举措,也是希望把购买力留在国内。
疑问出现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在哪里呢?奢侈品减税,是不是只会便宜有钱人?
[批注] 还能把国内一般品牌的售价拉下来?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在微博中说道,他已经呼吁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多年,“不仅是为了让国人在国内买到不太贵的奢侈品,也是通过这种价格调整,使得国内一般品牌的售价能够降下来。”他解释说,正因为奢侈品在中国价格畸高,也使得国内的一般品牌“水涨船高”,能卖到比肩国际一线品牌的高价。
[析]
消费内移,国内市场“接棒”看着悬?
何为“奢侈品”?虽然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是,商务部拟减税的对象“中高档产品”,应该已经超出了“奢侈”的范畴。
事实也是这样,“消费外移”并非全是“奢侈”闹的。
比如去年的港澳奶粉荒,国人很多的“外移消费”还跟品质、跟信任有关。买奢侈品也是如此,怕买假货、怕质量不好也是很多人走出国门购物的原因。
王永对此比较乐观:国际品牌的顶尖产品在国内首发,这在五年之前是不能想象的。但是现在已经很多了吧,甚至还有为国内消费者专门定制的产品。我认为如果关税降了,国内的销量就有可能增加,国外奢侈品就有可能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投入,比如增加连锁店、增加供货,这样购买到真货的比例自然就会加大,会像滚雪球一样。
放开关税可能会对国内的品牌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够使国内外的消费品品质达到一致。有观点认为维持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品牌,这是大错特错的,虽然之前我也曾经持这样的观点。但是回头看看中国品牌发展的历史,你会发现,越保护的东西就越没有出路。中国汽车一开始就想保护,有出路吗?还不是在开放市场之后才越走越好。没有产业的竞争,没有开放的市场,形成品牌是没有希望的。
[批注] 如果进口奶粉关税归零……
去年内地消费者造成的港澳“奶粉荒”,导致不少港澳零售店打出“限购”告示。一方面固然是价格因素:同样一罐进口奶粉,澳门的售价比内地便宜10%至20%,最高每罐差价能达到90元上下;另一方面,消费者热捧进口奶粉,也缘于对国内品牌在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不信任。对此,国内奶粉品牌应该认真考虑:如果进口奶粉关税归零,该怎么办?
[较真]
仅减关税
是不够的
据央行3月发布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仅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这个1999年以来的最低值,意味着国内居民正在经历一个消费低潮。另一份来自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报告则显示,高额的税负导致境内外商品差价过高,结果是2010年出现了一个交易规模达120亿元的海外代购市场。
降低关税可以让消费回流、扩大内需,但是王永认为,仅减关税还不够,还需要解开高税率和高物流费这两道束缚,国内的消费市场才能火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汇金投资副总经理赵海英就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支持,我国增值税征税对象中包含了居民的一般消费品乃至生活必需品,应仿效发达国家通常对生活必需品实施低税率甚至零税率的做法。
中国商业联合会也曾呼吁,与其国内征收高税,导致消费外流,不如降低国内的税率,将购买力留在国内。
[围观]
谁还买国货?
@芮成钢:北京CHANEL一个店一年销售6亿,LV也是6亿,香港中环的LV全球销量第一,年销售60亿,大部分客户来自内地。
@网友“蛟大东”:要真正促进消费,应该把更多关怀给一些大众品牌、普通消费品。比如化妆品、服装、鞋等,本来原料、生产加工等全部在境内,但在境内销售的价格却高于境外。降低这些品牌的中间环节和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大众品牌的关税,拉动大众化的消费,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童敏123:我们小小一个售楼处基本所有人都去过香港,就是为了购物。
@Chris790925:先把汽车的关税调下来吧,那个税可怕得吓人,不知道高档汽车属于不属于奢侈品哦。
@网友“依然曾经”:为什么不把进口药品、医疗用品(如心脏支架等)的高额关税降下来,让普通人看得起病?
@R:在内地买一只手表的价格足够在香港买一只相同的手表+在香港好好地游玩一番,那谁还会在内地买啊。
@Genii sophia:就应该下调,进口商品价格下来了,一定会冲击国货,迫使他们提高自己的质量,不然谁还买国货? 新华网
最新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