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徐冠巨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这个画展为何让人心潮难平

  • 作者:张玉玲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2-04-14

     

      一个画展,有三个主题词——“珍品”,让人们感知了一段中国古代绘画史;“捐赠”,让大家认识了一个文化人;“财富”,更引发起一场有关文化传承与金钱价值的对话。中国美术馆展出84天的“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于4月10日落幕,但这个画展引发的思考还在继续。

       主题词:珍品

  “千秋翰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黄慎《苏武牧羊图》(局部)。

      “一个画展,半部中国绘画史。”展览讲解志愿者庄则平一开始只为两三个观众讲解着,可边看边讲,一路又吸引了不少观众加入,最后竟然带出了一个30多人的“大团”。65岁的庄则平讲解两小时,滴水未沾却毫无倦意,还兴致勃勃地回答着观众们意犹未尽的问题,她说很“享受”这个讲解的过程,她与观众共同接受了一次中国古代绘画美的洗礼……

  画展中,专业人士看门道,这些宋、元、明、清的画中珍品,清晰勾勒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脉络,极具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全世界仅存两幅苏轼的传世珍品,一幅已于抗战时期流入日本,这次展出的《潇湘竹石图卷》可为国内苏轼作品孤本;黄公望的真迹,全世界只有六幅,而这次展出《山水》虽然小,却很精致,令人称奇……不少美术界、文物鉴赏和收藏界人士成为展览的“常客”。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学生已来过十多次了,对比不同画家的山石、竹枝画法,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他甚至还对比展览中三幅有关龙的作品,看云腾云舒,观察龙的眼睛,意会“点睛”之笔。

  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这是一次审美普及。中小学生、社区的居民、老年大学的绘画学员、旅游团的游客都来了,不少观众是第一次与名画“面对面”。一名年轻参观者说:“苏轼、黄公望、郑板桥、唐寅这些熟悉的名字听说过,但却是第一次看到了他们的真迹,大饱眼福,很难得。”观众们很感谢中国美术馆的免费开放,使艺术的大门向普通人打开,也很珍惜与这些珍品见面的“缘分”,有的在画作前久久停留欣赏,有的拿出笔抄写着画上的题款。

  而中国美术馆也十分重视这次展览,不仅专门拿出三层和五层的展厅作展览,而且展出时间长达三个月,这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中是少见的。为了使人们能欣赏到最真实的容颜,美术馆还专门组织专家花了两年时间修复这些珍品。据悉,应观众的要求,这次展览的精品还将继续延长展出,有可能成为美术馆的常设展览。

 主题词:捐赠

  “心爱斯文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

  朱耷《庐雁》(局部)。

  “这些古画都是国宝,每一幅都是价值连城,真没想到邓拓先生会全部捐赠出来?”不少观众都有这样的感慨和疑问。讲解志愿者们认为,回答这样的疑问正是进行公共教育的好机会。

  “每次带领观众进入展馆前,我都会为观众介绍邓拓先生,因为没有他的捐赠,就没有这个画展,就不能让大家分享到这些画中珍品。”展览讲解志愿者郗红卫说,这些介绍让年老的观众又回忆起邓拓《燕山夜话》的文笔,而年轻的观众显然对邓拓有些陌生,但当介绍到邓拓把这145幅古代绘画精品全部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时,所有观众们都肃然起敬。

  在展览的主厅,特意增加了邓拓诗词书法展,以纪念邓拓诞辰100周年。讲解志愿者白冰冰观察到,随着了解到这些古画的价值,观众的表情和情感在变化,既感叹于邓拓的艺术修养,更感叹他“心爱斯文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的价值观。结束时,讲解员再次强调是邓拓的捐赠让这些国宝级古画能传承下来,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鼓掌。通过这次展览,年轻人记住了他的名字,感知了他的情怀。

  中国美术馆也表示,当初在策展时,就要突出“捐赠”这种价值观,不仅把“捐赠”放在了主题上,而且在讲解的解说词中也多次提及邓拓的收藏和捐赠。邓拓的女儿邓小虹在唐寅的《湖山一览图》前说,小时候父亲晾画时曾让她看过这幅画,今日重见,别有一番思绪,她能感觉到父亲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能理解父亲对文化传承的责任,“父亲把自己的收藏品全部捐赠给国家,为文化事业和学术研究做出自己的努力,生动实践自己毕生追求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精神。”

       主题词:财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个人的收藏通过捐赠、展出,成为了社会教育的资源,有效地实现了艺术品的价值。”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杨应时如是说。这次“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既是一次中国绘画的教育,也是一次文化财富的教育。让人们思考文化艺术品是个人和家庭的财富,还是国家和人类的财富?是小众的财富,还是让更多人欣赏和传承的财富?

  环铁时代美术馆馆长孙小娟已经三次来看“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她深有感触地说,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把艺术品当做保值和增值手段时,“捐赠”显得有些“另类”和“不可思议”了,但正是这种反差,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这次捐赠展就倡导了一种风气,指出了文化财富传承的另一种方式。

  在今天,捐赠是多了,还是少了?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韩劲松告诉记者,近年来捐赠在逐渐增多,特别是吴冠中先生两次捐赠后,又带动不少画家和民间收藏家的捐赠。从2004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共收到了1万多件捐赠品。

  “平均每年接收近2000件捐赠作品,这在国外美术馆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杨应时说,有这样一个量,表明这些年来美术馆的馆藏条件更好了,能有效修复和保管一些珍品,藏家们的观念也在变化,希望把个人的收藏变为国家的公共文化产品。但另一方面,我国是个文化大国,文化产品丰富,这个捐赠量显然微不足道,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引导。

  韩劲松说,他曾在美术馆的地库中,看到民间美术研究专家王树村先生捐赠的年画,当时特别感动,因为没有王先生一生的有心收藏,这些珍宝可能会荡然无存。而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北京美协副主席刘迅把自己毕生收藏的1000多件藏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时,足足拉了八车,韩劲松至今仍记得刘迅同志看到最后一车藏品拉走时的复杂表情:既有些捐赠出去的欣慰和释然,也有些不舍,像送出自己的孩子和亲人一样,毕竟其中凝结了自己太多的心血和情感……

  “中国美术馆深感责任重大,要保护好这些捐赠来的珍品,通过研究和陈列,让更多的观众走近这些经典,才不负捐赠者的重托。”韩劲松介绍,现在中国美术馆每次接受捐赠后,都有展览,而且还办过“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让观众分享收藏者精心珍藏的作品,感受文化的传承和魅力。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