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主播们的十年打磨(1978——)
- 作者: 来源:中国名网 发布时间:2009-10-04
从1978年《新闻联播》开播以来,共经历了四代播音员,从“40后”的赵忠祥、李娟、邢质斌等人到“70后”的海霞、康辉等人。他们被认为是中国最高级别的新闻主播。
罗京去世期间,短短一周,新浪网为其去世制作的专题报道点击量达到创纪录的两千万。
新浪网上一个超千万点击量的专题是一年多前的“艳照门”,这个专题整整挂了一个月,点击量才到一千万。
“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新浪一名工作人员说。
头脑异常清醒 直播时,“飘满气球”的稿子(记者或编辑修改的痕迹),绝对不能磕巴
罗京的老师、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播音学最重要的创始人张颂说,《新闻联播》四代播音员虽然各有富有特色的播音,但他们更重要的共同点是,都有异常清醒的新闻脑子。
《新闻联播》从建立以来,基本上播报的都是国家级的政令或者重大决策,上级或者编辑已经定下来的稿子必须要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播报——直播时,“飘满气球”的稿子(记者或编辑修改的痕迹),绝对不能磕巴。这些绝不是有识字念稿基本功就可以做到的,播音员必须要有极端清醒的脑子。
除了赵忠祥、邢质斌等第一代播音员,《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全部从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专业本科毕业。
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成立后,张颂就担任专任老师。他说,这个专业的最高培养目标就是《新闻联播》播音员——因为他们是最高级别的。
主播的训练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同行知道,一周不练,全国人民都知道 要上《 新闻联播》 播音 台,在张颂看来,也要在科班毕业后经过至少十年播音员岗位的打磨。
新晋的四个播音员,海霞和康辉1992年从广播学院毕业直接分配进入央视新闻中心担任播音员,到2007年底才坐上《新闻联播》播音台;郭志坚1996年毕业之后在北京电视台播了两年的《北京新闻》,之后进入央视;资历最浅的是李梓萌,她2000年大学毕业进入央视,一毕业就加盟新开播的《国际时讯》,只播了七年新闻,可能此前在《国际时讯》表现足够出色,个性突出,才会如此“破格”入选。
要成为合格的《新闻联播》播音员,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最核心的两条:一,让新闻播音最高限度地达到准确;二,要尽全力让新闻播得可信,要认定所有经过审查、决定播出的稿子绝对是可信的,相信这样的稿子对维护国家利益是可靠的。
2004年,身为播音组组长的李瑞英在央视网和网友聊天时说,《新闻联播》播音员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才能完成把文字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同行知道,一周不练,全国人民都知道”。
他们的尝试
从语速的加快,到播音中的一个微笑,播音员们的探索,都是为了让观众舒服 薛飞和杜宪进入《新 闻联播》是在1981年,那个时候“文革”结束还不久。“文革”期间所形成的电视播音风格基本就是高亢激昂战斗檄文似的播音,“文革”之前备受推崇的播音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播音员夏青、齐越那般的爱憎分明、坚定豪迈,速度也比较慢,总感觉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有很远的距离。于是,他们和之后进入《新闻联播》的张宏民、罗京、卢静等人一道,谋求播音上的某种突破。
薛飞这些年轻的播音员会刻意把播音的速度加快些。张颂总结,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播音的速度是每分钟160字到180字,到了上世纪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上世纪90年代以后,速度再次要求加快,变成了每分钟280字。80年代的那次提速就来自于薛飞他们的探索。探索之后,每分钟220字几乎成了新闻播音的基本速度要求。
薛飞还尝试过一种新“动作”——每播完一条稿子,都会把头扭向一旁。而此前,几乎所有播音员在播完新闻的时候,只会直愣愣地看着镜头,如果导播慢了就显得非常傻。
这个动作是他们参考国外新闻主播的举动,这样显得非常自然和舒服。他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国外的主播其实是扭头去看监视器。薛飞只是觉得,这样就可以给观众一个间断,提醒他们接下来就会是另外一条新闻或者出画面了。
从这一扭头,薛飞他们开始从观众角度考虑,怎么播报才会让人感觉更舒服。
于是,第一代播音员固有的问候“观众同志们”,也是在这几个年轻人的努力下,变成了“观众朋友们”。卢静还是在伙伴们的支持下,1984年第一个尝试微笑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