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质六队续写“英雄队”传奇
- 作者:郭晓明 高春艳 赵华成 来源:中国名网 发布时间:2009-09-15
1992年11月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唯一的“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称号的山东地质六队,近几年再次续写了“英雄队”传奇,去年9月在莱州寺庄发现51.83吨储量的特大型金矿,潜在价值80亿元,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东部攻深找盲”战略的重大突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此欣然提笔祝贺称其为“重大发现”。省委书记李建国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都做了重要批示。据悉,目前山东地质六队在莱州地区又有了新的令人振奋的重大发现,探明储量预计超过了寺庄金矿,这将成为山东地矿成立50周年的最好的献礼。正如六队队长王其鸿的话说:“要说这50吨(寺庄金矿)是地雷的话,再往下我们就该扔导弹、原子弹、氢弹了,一个比一个响。”
按2003年的统计数字,山东黄金保有储量只剩下625吨,生产能力仅能维持开采8年左右,也就是说,80%以上的黄金矿山服务年限不足5年,到2010年,将有85%的矿山生产能力消失——山东黄金工业,急需地质队为他们寻找后备资源。
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山东地质工作主要限于500米以浅,深部工作程度低,有些成矿带深部的地质找矿工作基本还是空白。全省金矿探明储量约1400吨,而且胶东三个大的成矿带深部500-1500米空间尚有2000多吨黄金储量没有探明。
在资金严重不足和设备非常落后等的不利条件下,山东地质六队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东部攻深找盲”战略,经过科学论证、严密施工,打响了到地宫深处找金矿、找大矿的第一枪。
“沿着构造走/围着异常转/敲块石头看一看/看准了验一验/验好了钻一钻……”《找矿打油诗》抒发的是地质队员举重若轻的内心感受,但实际上,地质勘查并不是个这么简单, 地质队员要克服复杂的地理条件和恶劣的气候等多重困难。2005年正月十二开始的莱州市寺庄金矿区勘探, 是在风雪交加、零下6度的严寒中进行的。工地上的公司地质和测量部技术人员全都成了雪人。
寺庄会战后,山东地质六队不仅因为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省里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引起全国关注,他们的小口径钻探也一举闻名全国。青海、湖北、河北等地的地质勘查单位专程来到六队,请他们帮忙,或者干脆直接把项目交给六队做。现在打千八百米的孔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他们的小口径钻探工艺好,技术好,甚至有美国、加拿大等矿业发达国家的公司,都慕名前来,请他们去搞勘探。
六队始终坚持走文化育院之路,用文化力营造凝心聚力抓发展的浓厚氛围。他们提出并发扬“高举英雄队旗帜,重振英雄队雄风,再铸英雄队辉煌”的六院精神,践行“培育人才的摇篮,成就事业的高地,幸福美满的家园”的使命,确立了“知使命、思荣辱、创大业”的价值导向等一系列六院文化理念,并使之溶化到职工的言行之中,做到好记、易懂、管用,把“英雄六队”的红色标记印在工装上面,“英雄六队”的魂根植于每个干部职工的心中,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风正心齐干劲足,见了红旗就扛,见了第一就争”的良好氛围。
六队人在全国探矿行业内以能征善战,技压群雄著称,被称为“王牌钻头”和“铁血雄鹰”。 2007年全院开动钻机40多台,至12月底完成钻探工作量14.6万米,在全省地矿系统屈指可数。六队的青海项目成员不畏严重缺氧、风沙肆虐,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斗志,奋战在海拔5200米的青藏高原之上,创造了一个个钻探纪录,成为西部地区响当当的钻探施工骨干力量,被誉为“高原雄鹰”。为奋战壮举所动,2006年青海地质调查院和柴达木综合地质队千里迢迢,送来“挑战极限,奋战高原,技术精湛,情系兄弟单位”和“创业凯歌起,高原雄风展”的两面锦旗。
由于出色的成绩,2007年山东地质六队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称号;被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被省直文明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郑金兰(中)在一线和技术人员研究勘探技术难题,前右为六院(队)院长王其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