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郭乐群:心持正念墨自逸
- 作者:杨娴娉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1-07-19
|
郭乐群书法作品欣赏 |
欣赏郭乐群的书法,初见便满目异彩,神怡心旷,那和谐雍容的笔墨,如入春和景明时节,散发着清幽和温馨的气息。
古往今来,能把书法写到这般逸气的,大凡是有颐深的学识、修养,又心持正念、性情品行高洁的书者。郭乐群是一名军旅书法家,自幼受家庭熏陶,七岁时就与书法结缘,中学时拜江南名家吴德恒先生导其先路,指点迷津。初临颜真卿,后广泛研习各家行、草、隶、楷、篆,如饥似渴,虔诚以古为师。此后,考入南昌陆军学院直至毕业分配到部队,更是在学习、工作之余以笔为伴,以泼墨挥毫为乐事。期间,又得书坛名家启功、欧阳中石、李铎等面授提携,终将自己的抒写引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境界。《草书技法略谈》、《书法入门问题》、《学书福音》、《书法之美》等一系列书论,深入浅出,让书法爱好者深受其益。他随性创作,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相互参染,加上大量古典文学名著、艺术史论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名作的滋养,他的笔墨线条充满着浓浓的士气。
|
郭乐群书法作品欣赏 |
|
郭乐群书法作品欣赏 |
郭乐群长期潜心于主流书法的研究,不浮不躁,把自己的艺术之根扎在传统,把诸家所长,通过心灵的感悟,通过线条的力量,统一起来,融会贯通,在似与不似之间展现出自己的书法之美。他涉迹墨海四十余年,吸取百家之长,尤其钟情于颜体,曾朝暮临池描摹颜公真卿帖本数千万遍,终得颜体之神采。由于对颜真卿发自肺腑的崇仰,心慕手畅,所以,笔下任何书体的线条都有着颜书的饱满、含蓄、自由。不仅在形体上达到了丰腴浑厚,颜书的内在精神也在笔墨的流淌中沉淀、笃定。“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这是郭乐群很有切身体验的一句话,因为好多学书者,在进入颜贴之后,往往很难走出帖,郭乐群因为学而能化之,所以在他以颜书为本的创作中,已经能熟练地突破颜书体的规矩,线条更放开、更自如。如他的《虎啸风声远 龙腾海浪高》作品,就是冲出颜体肃穆谨正的庙堂气色,融入章草的笔意,造型散淡静虚,趣味轻松,这样整幅作品,既有颜书的遒劲健朗,又有行草的畅达豪放。而从这幅作品透出的气韵可以看出,他在创作过程中是全神贯注的,但又在这种认真中寻求变化,不偏执于情或者法,结晶于感性和理性的高度和谐。
|
郭乐群书法作品欣赏 |
书法给人的形态美,往往取决于书法家的线条表达。而这里的“线”,正是来源于艺术家对宇宙本体的认识,是他们对自然万有运动状态的一种内心感悟。时代变迁、四季轮回、人生沉浮等客观事物以及书法家真善美的心灵和美好的理想,都可能被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并加以自己的感情,使那些单纯的线条变成了有情的世界,展示出生命的活力。品读郭乐群的书法,很容易被他在轻重疾徐的音韵中流淌出来的圆润峻拔的线条陶醉。郭乐群是一位从军事院校走出来的军人,受革命先贤那气吞山河之壮志情怀和风云际会的历史大雄的熏陶,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成了他军旅生活的全部,性格中参进了武夫的刚强、儒释道的清品高洁,所以,他经营的书法线条大多随性而发,有的如绵里藏针,外包光滑而含坚质;有的如清流激湍,弹性踊跃。郭乐群善于中锋用笔,随丹田之气由臂而肘而腕而指,落笔不以藏锋取势,起笔收笔,转折处出现棱角,骨力外拓,加以在同幅作品中,起笔收笔以及折画的转折处随感而发的圆劲的线条,使整个的书写充满了迷幻,作品的动感和力感突兀。如他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幅斗方小品,前一句“读书破万卷”,线条中有顿挫和棱角并存,但顿挫而不是缠绕不休,棱角而不是锋芒毕露,好像包容着对人类的大观怀,给人励志、激发、奋勇图强的意识。下半句“下笔如有神”,线条畅达豪放,甚至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也拉大了,完全一种放开的情怀抒发,点、线间不经意的萦带连属,带动整体线条柔韧婉转如水流从高处泄下。整幅作品的每一根线条,好像都承载着有效信息的传播,表现出一种深远的思想境界。
“我学颜真卿,追慕颜以之贞洁的灵魂铸之雄强阔大的艺术情怀,以之精神生命不辱沐浴书法艺术之瑰丽的无穷境界。”从郭乐群的这句学书感言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心声是庄严的。在当下不少书写者急功近利,把我们的母语汉字解肢得面目全非作为个人特色哗众取宠的时候,郭乐群常常要极度冷静地审视自己,在自我洞见中,淡泊其心,虚其灵符,坚贞不渝地常常回头去找寻中华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林之来路。颜真卿那让后人学之不尽的人品、书品,柳公权“心正则笔正,才可以称为笔法”的诚告,历久弥新地萦绕在他的书法研究之路。郭乐群坚信,集民族、时代和个人三元素的艺术特色,才是真正让人称道的艺术成就。因此,郭乐群的书写是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崇高气象和光辉远大的民族精神之血脉里,他长期积累的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与心境的传统萌发,又给自己的创作争取了最大的自由和空间。这大概就是他今天之所以能在书法之林绽放异彩,受到各路贤人推崇的主要原因吧。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