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去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走近周庄镇口,像大多数的著名旅游区一样,有的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广场两边的商店中大多数都是“沈氏产业”,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卖蹄膀的,不知道这位富得连朱元璋都垂涎三尺且像谜一样的沈万三当年是否就是靠卖蹄膀起家的,但这股油腻腻的味道实在让我迫不急待地要躲进这广场后面那座淡泊的水乡。
进了周庄,我却深深被这熙熙攘攘的景象所困扰了,河道上,一艘一艘的小木船几乎首尾相连,小船吃水很深,满载着慕名而来的游客,使得原本就并不宽敞的河道显得更加拥挤、局促,撑船的大娘们为取悦客人,竞相对着民歌,其中唱着《太湖美》的大娘嗓音最为清亮、高亢,我想大概还没有令人满意的《周庄美》之类的民歌吧,所以,在周庄唱唱邻近的太湖之水也算是水乡人的自我慰藉和酬宾之道吧。
河道两边的廊坊,有些老民居屋顶的瓦片依稀挂着久远的雨水留下的藓苔,但它下面的屋檐下钉挂着商店的招牌,金红得刺眼,老民居门前光滑的石板或粗糙的石砖依稀能看见历史的脚步留下的足迹,但它上面站满了与民居店主讨价还价的游客。 廊坊里行者摩肩接踵,随着人流,我几乎不能跨一个大步,当然,这是因为周庄处处美景造成的,游人到处拼命地摆出各种姿势与周庄的水、周庄的桥合影留念,也因此占用了很多游人行走的空间。大概“到此一游”是中国人最传统的朴素情怀吧,只是阐释的方式不一样罢了,或许唐人路过只会吟诗作赋以抒胸臆,而我们现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可能就是在古城墙上、在古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或者是合影留念吧。或许,这些合影若干年以后,说不好便成了人们怀念周庄的珍贵文物。 说来也奇怪,在齐秦唱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年代,一批又一批的壮力者涌向大都市,留下身后寂静的村庄小镇,现如今,城市化的车轮碾过,大都市越来越喧嚣、冷漠,人们又拼命寻找并赶往当年寂静的村庄小镇,古镇游、水乡游还能承载如此洪流吗? 随着人流,我终于看到一个看起来很清静的地方,一个小小竹画坊,里面挂满了竹画,但没有什么顾客,只有画坊主人在专心地在竹排上画着周庄。见我进来,他停下手里的活迎上来,热心介绍他的竹画:“这些画全部是我用手工在竹排上勾画,然后雕琢出来的,永不退色,古朴典雅,送礼比较有面子。80块钱一幅,买两幅可以打八折。”就在那一刻,我看见了画坊主人眼中流露出来的商人的精明,取代了刚才作为艺术人眼中的那份深邃和淡泊。将艺术的尊严打折了促销产品,这股商人的精明气质刚好契合了这个画坊门外弥漫的气息。看着这位画坊老板,我想起了余杰在丽江遇到的那位民间艺术家,狠狠奚落了砍价的客人,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艺术家的自信和骄傲,更是对艺术的尊重。我尴尬地转身离去,身后隐约还传来画坊老板继续折价的喊声…… 余秋雨在他的《江南小镇》中说:“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江南小镇比过去缺了点什么,在我看来,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缺了一点隐潜在河边小巷间的安适书斋,缺了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超越时空的吸引力的艺术灵魂。”当喧嚣轧伤了恬静,商业气息侵蚀了淡泊,江南小镇的灵魂缺口会越扯越大,直至死亡。 霎那间,,我几乎怀疑起这是否就是那个幽深、恬静得让足迹遍布全世界的三毛也为之颤栗且泪流满面的周庄,这哪里还能找到那片油菜地呢?我巴不得能赶紧钻出人流,独自寻找儿时梦中那个可以浣衣的水边石阶和那个承载着我少年情结的巷子,然后邂逅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般的姑娘,与之对视淡淡一笑。作为水乡的周庄死了,雨巷诗人也早已逝去,狭长的巷子里挤满了拍照的行人,丁香般的姑娘还在吗?儿时梦中的水乡连同少年的情结在这周庄的人流中慢慢漫漶成一种再也无法触摸的传奇。 周庄,有巷,却寻不见丁香般的姑娘,不如归去。 |
最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