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村:“原汁原味”的神秘文化与文物古迹
诸葛村位于兰溪、建德、龙游三市(县)交界处,距兰溪市城区18公里,330国道和省道龙葛线在此交接,是浙江中西部重要集镇。山村不大,却以其神奇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保存完好的古老村落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这就是名播海内的高隆诸葛村。说到她的神奇,至少有二点足以引人注目:一是这里竟聚居着3000余位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后代,数量之巨实堪一惊。诸葛村以姓为村名,一村实为一族,一代接着一代,至今已绵延到第六十九代。
村民祖辈更是无人不晓自己是诸葛亮的嫡传后裔。二是诸葛村的建筑相当有特色,整个山村的造型酷似八卦。诸葛村位于八座小山的环抱之中,小山似连非连,排列在八卦的八个方位上,自然形成了了环卫山村的外八卦。而村内的民居建筑布局也精巧玄妙:在村落中心有一口名叫“钟池”的池塘,半边池水半边地,两面各设一口水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鱼形太极图。钟池的位置不仅在地理上居于全村的中心,在整个建筑布局上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钟池周围构筑的八条街巷向四周辐射,分别指向村外的一座座小山岗。环池面建的几十座古老的厅堂及村民住宅自然地归入内八卦的坎、震、巽、离、坤、兑、乾八个部位。当游客步入村中纵横交错的古巷时,大有似连非连、半通不通、曲折玄妙之感,犹如陷入了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横来直去,不知所向。从高空俯视,内外八卦赋形庄严完整,整个山村隐隐中透出一种和谐而又庄重的神秘。据说山村建立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虽然外界战乱不断,但山村却少有兵燹内乱,这是诸葛村得以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据历史记载,诸葛亮的第十四世孙诸葛利在浙江寿昌县任县令,成为浙江诸葛氏的始祖。诸葛利的儿子诸葛青于北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迁居兰溪。元代中期,约在公元1340年前后。诸葛亮的第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举家迁居于此,仿效诸葛亮高卧隆中躬耕,村名就叫高隆村。当年诸葛大狮按照先祖诸葛亮八阵图形制,“卜吉高隆上宅”,精心选址,精心设计,演绎九宫八卦阵村落图式,“聚族于斯”。此后数百年间,子孙繁衍不断,建造的厅堂庙宇、民居花园众多,形成了“肥梁胖柱马头墙,青砖黛瓦小闺房”的建筑风格,成为兰溪一带质量最高,规模最大,气派最豪华壮丽的建筑群。目前,村内的明清两代房屋多达200余所,大小厅堂18座,庙宇四座,石牌坊三座,花园别墅两座,其中7座有“进士”匾,14座有旗杆,最雄伟、最壮观、最重要的要算大公堂与丞相祠堂了。
丞相祠堂
丞相祠堂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约400年),是诸葛氏族的总祠,占地将近1400平方米。祠堂建筑规格高,型式也很别致。门庭、廊庑和供奉诸葛亮神主的享堂,组成了一个“口”字形,而在“口”字正中,又造了一个非常高大的正方形“中堂”,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在约一米高的台基上,脊高十米,翼角高翘,木构件上雕刻十分细致。中庭四根大金柱,诸葛人特意取用了四根直径约50厘米的松、柏、桐、椿制成,以谐音来表示“松柏同春”的祝愿。廊沿则用青石方柱,共44根,气氛更显得庄严肃穆。
大公堂
除了丞相祠堂外,诸葛村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纪念场所,就是大公堂。大公堂建于近600年前,是江南唯一的武侯纪念堂。它位于村落中心,坐北朝南,前面就是八卦阴阳鱼形的“钟池”,钟池边上有一道墙,面对大公堂的是一幅大八卦图,背面是一个“福”字。大公堂三进两明堂,大门牌楼式,方形柱子,黑漆大门,层层斗拱出挑,神彩飞扬,有一种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动感和神韵。正门当中额枋上悬挂着白底黑字“敕旌尚义之门”的横匾。大门两侧次间粉墙上楷书斗大的“忠”、“武”两个黑字,“武”是诸葛亮死后蜀汉皇帝的谥号,“忠”则是亘古以来百姓对诸葛亮一致的评价。大公堂内,挂着“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七擒孟获”、“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八阵图”、“白帝城托孤”等八幅彩画,演绎着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透过栩栩如生的壁画,诸葛亮“羽扇纶巾、雄姿英发”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大形象呼之欲出。
三进大厅的正壁上写着武侯诫子弟书,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虽然早已耳熟能详,但此刻读来却分外地予人震撼。当年诸葛亮、诸葛诞、诸葛恪兄弟列仕汉魏吴、诸葛家族声动天下,但诸葛亮的后人很少有人混迹官场。他们向往的是宁静和淡泊,或是躬耕陇亩,男耕女织,自食其力;或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悬壶济人;或是精心经营中医药业,种植四季花草,珍稀药材,所制良药,畅销大江南北。清初兴建的滋树堂共园,至今留下养鹿取茸、饲蜂收蜜的遗迹,现今改为“中医药展览馆”的大经堂更是历史的见证,古老的药铺、品种繁多的标本室、相当规模的制药工场,琳琅满目,足以使人开眼界、长知识。如今,旅游业的兴起掀开了诸葛村“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面纱,一队一队的观光客带着惊疑来,心怀欣喜走,八卦村的神异,诸葛人的恬淡,孔明锁的机巧……名传天下。
宁静的山村热闹了,但淡泊明志的古风依然,这就是兰溪诸葛村。
诸葛后裔多才人
据村中保存的国内唯一完整的《诸葛氏宗谱》陈果夫序载:"诸葛氏为汉初诸县侯葛婴之后,而光大于三国两晋之际。三国时,瑾亮昆仲佐吴相蜀,割据寰宇,开济两朝。而亮之卓才远识,尤并世无二。亮子瞻,瞻子尚,继遗志,与魏战,城破殉节。瞻子京仕晋,官至广州刺史,有祖父风烈,吏民称之;子冲廷尉,孙铨零陵太守,曾孙颖正议大夫。五传至爽,仕唐,为司空,河南节度使,子仲芳袭之,并有贤声;孙王利,五代唐时,宦游山阴,以寿昌县令终,遂家焉。其子青,则迁兰之始祖也。"《诸葛氏宗谱》自南宋初诸葛希孟主持修纂以来,至1947年,共修纂15次。宗谱系统完整地记述了自诸葛亮父亲诸葛王圭以下1700多年间,诸葛氏子孙的繁衍、迁徙、环境、业绩等人文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依据宗谱序列,诸葛青为诸葛亮第15世孙。青生六子,除幼子出赘山阴(今绍兴)外,其余均先后在兰溪市砚峰山周围十数公里的寿昌、龙游、兰溪境内(后裔最远为金华白竹)10多个村落繁衍生息,尤以三子承载派下最为兴盛。宋末,承载嫡裔、诸葛亮第25世孙诸葛梦漕由南塘水阁迁居高隆(即今诸葛村),已历700多年。明清两代,此地经济发达,人文璀灿,逐渐成为诸葛氏后裔联络的枢纽,地名高隆逐渐被姓氏称谓所替代,成为今天的诸葛镇诸葛村。
元、明、清至今,诸葛村学风蔚盛,才人辈出。清《(光绪)兰溪县志》列传的诸葛氏裔孙有16人,其中在诗词、书法、史学方面留下著作的有8人。明、清两代,全村有进士5人,举人11人(其中含武进士、武举人各1人),分别占同期兰溪进士和举人总数的5%和4.8%;贡生(拔贡、岁贡、恩贡、优贡)35人,占同期兰溪四类贡生总数的9.8%。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科,兰溪举人3名,全是诸葛村人。此外,还有纪入县志"仕籍"(非科举入仕途为吏者)和"人物传略"者23人;受各种"封赠"(不包括女封)21人。诸葛村历代科第不绝,人才辈出,和村里历来重视教育分不开。科举时代,私塾兴盛。清宣统元年(1909),办有高隆初等小学堂;1911年创办群英国民女子学校;民国初年,任香港浙江商会会长的诸葛韵笙率众在兰溪县城开办私立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次年任校长,至1937年共毕业556人,其中本科159人,学生分布苏、浙、皖、赣、闽、粤各省。现在,村里实行考上大学奖励1000元,考上中专奖励500元的奖学政策。由于学风蔚盛,村人文化素养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现有诸葛籍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9人。
传统中药有美名
宋末元初以来,诸葛村以传统的中药业,使兰溪与浙江慈溪、安徽绩溪合称"三溪",称雄江南中药市场七百多年。据1947年版《诸葛氏宗谱》祝谏序载:"吾兰药业以陑西为著名,陑西药业又以诸葛为独占。以余闻之,有清中叶苏州之'文成',咸同间如皋之'实裕',具有声于时。除杭州胡氏'庆余'、叶氏'种德'外,当首屈一指……诸葛氏设'祥源庄'于沪上,南则广州、香港,北则津沽、牛庄,运输贸易半中国。即就兰而论,'天一'药肆,驰名浙东,历百余年生理勿衰。"据1947年统计,诸葛村人氏在江南各省、市、县、镇独资经营的中药行、店达200多家,占兰溪人开设的中药行、店半数以上。诸葛村,人人习药成风;伤风咳嗽,妇妪皆知用药;三尺之童,多能背诵《药性赋》。《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医药典籍,几乎无室不有。清咸丰之后,村中男丁经营药业者占半数,或开药店,或创药行,或当老板,或做药工,或挂牌行医,和衷共济,因袭相传。村中从业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达17户。诸葛氏经营中药业,咸以"道地药材","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相标榜,十分重视本店声誉与商业道德。当年兰溪"天一堂"精制全鹿丸,将要宰杀之鹿,事先陈设三天,当众游街宰杀,所以人人信服。"天一堂"监制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皆按相传是诸葛亮认定的古方配制而成,疗效显著,为家藏救急的必备良药,与杭州胡庆余堂的辟瘟丹相媲美,至今畅销不衰。自明、清以来,北上京、津,南达闽、广,远至港、台,均有诸葛氏子孙开设的中药行店和药商往来。
特色建筑祭孔明
诸葛村历700多年科第不绝,加之中药业常盛不衰,因而财力相当雄厚,当年建房规格极高。明末清初,诸葛村就号称有18座厅堂、18口池塘和18口水井。至今尚有50余座明清古建筑保存下来,绝大多数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据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认为象诸葛村这样规模大、年代早、数量多,结构精致,布局合理,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国内罕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诸葛村古建筑以建于明正统年间的大公堂和建于万历年间的丞相祠堂为中心。大公堂是诸葛武侯纪念堂,始建于明代,迄今已历500多年,前后五进,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门庭飞阁重檐,高达10米。正门有"敕旌尚义之门"横匾,顶层有盘龙"圣旨"立匾一方。门前有钟池。以此为核心,众多民居建筑分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分布。与《诸葛氏宗谱》所载的族居图对照,可以明显看出建筑分布呈九宫八卦形。研究者认为这是村落的创始者们对其先祖八阵图的有意模仿和演绎。丞相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历400余年。祠堂坐西朝东,前临半月形池塘,背负山丘,是三进带厢房的回字形建筑。祠堂四周廊柱皆为青石方柱,共36根,有石雕栏杆,造型别致。正中是中庭,为歇山顶明间中缝内四界带前后廊式建筑,翘角高耸,极其壮观,是专供祭祀祖先的场所。后进地势高耸,从两厢拾级而上,钟楼鼓楼分列两旁,中设武侯公灵位,两侧分列忠孝义烈与乡先贤达之位。总面积1400平方米,有房屋52间,至今保存完好。此外,尚有鳞次栉比的数十座明清民居建筑。所有这些,都已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农历四月十四日为诸葛亮诞辰,为纪念先祖,每年在大公堂和丞相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并延班演戏,届时家家挂灯结彩,宾客盈门,远近商贩前来赶集。自明嘉靖七年(1528)《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发布始,定于诸葛亮忌辰农历八月二十八日举行祭祖。1949年后,镇人民政府分别定农历四月十三、十四、十五日三天为春季物资交流大会,农历八月廿七、廿八、廿九日三天为秋季物资交流大会。
最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