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为何这么难?
部分中小学体育锻炼难保质保量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体育课程普遍能够开设起来,“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多数校长改变了只重分数不重校园体育工作的理念。但由于缺少师资场地等原因,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程质量不高或流于形式。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中心小学校长郭大勇说,体育课程都是由主课教师兼职,很多老师自身素养达不到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和课程目标难以保证。“比如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篮球训练,一些老师连基本知识都不知道。”郭大勇说。
吉林省白城市一位姓王的农村中学校长说,他们学校的学生每天八九个小时一直处于学习状态,课间虽然有眼保健操和文体活动,但由于时间较短,活动量很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虽然能正常开展,但无论是体育课的质量,还是体育活动的强度都远远达不到要求。每当到了中考等学习紧张时期,砍掉音体美上其他主课是家常便饭的事。
国家教育督导团2010年9月对北京、吉林、江苏、河南等10省(区、市)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部分地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仍然不能全面落实。从检查的学校来看,海南、吉林等省市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仍然开设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或者课间活动时间普遍不足25-30分钟,活动内容简单;部分地区小学1-2年级体育课开设时数不足,初中、高三体育课时存在挪占现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还得不到保证。
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短缺师资不足
最近,记者在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小学操场看到,这里正在进行课间操活动,约3100平方米的操场被800多个学生挤得满满当当,除了简单伸腿踢腰,任何跑跳活动都无法同时展开。学校校长郭大勇说,他们的操场已经是市中区十几所农村小学中条件最好的了,其他学校不仅场地小,就连基本的安全性都无法保证。
据了解,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团2010年9月曾对北京、吉林、江苏、山东等10省(区、市)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报告显示,一些省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条件达不到国家基本要求。其中,吉林省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分别占29.1%、62.7%和62.2%,体育器材达标学校平均达标率不足50%;山东省小学场地达标率为34.1%,中学为53%,器材配置达标率为10%。
与场地不足相比,体育教师缺乏的影响更加严重。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中心小学有学生800多人,按此规模,学校至少应有3名体育老师。而实际上,这所学校目前只有1名体育专职教师,还有6名兼职体育教师。
济南市彩石镇虎门小学是一个教学点,覆盖附近8个村庄,有在校生68名。校长谢元秋告诉记者,学校现有8名教师,其中50岁以上的6人,音体美等课程全由他们兼任。“体育老师已经57岁了,跑都跑不动,怎么上课可想而知。”谢元秋说。
教育部一份统计数字表明,当前,全国城市(包括县镇)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36346人,缺少87278人,缺额26%;农村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92821人,缺少234437人,缺额60%。
体育运动缺失 学生体质堪忧
据记者在几个省份调查,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状况虽有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吉林省白城市一位农村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去年7月,他们学校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校园活动,不到半个小时,就有近10名学生晕倒。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小学中比较普遍。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六部委共同颁布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过去5年总体来看,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小学生营养过剩的情况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城乡都持续增加;在所有年龄层,近视的比例都在上升,而且有向低年龄层次扩散的危险。杨贵仁介绍,虽然全国学生体质总体有提升,但提升效果不明显,某些个别方面还有下降趋势,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仍旧很严峻。
部分接受采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是主要原因。
最新相关文章